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

ID:50294685

大小:9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5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综合接地施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综合接地施工方案1.1、接地网组成综合接地装置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车站围护桩内的钢筋组成自然接地体,另一部分由车站结构底板下的人工接地网组成。人工接地网完成后,将其与车站结构围护桩内的结构钢筋进行连接。1.2、埋深与布置(1)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埋设在车站主体结构底板下500mm处。(2)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本站圆弧半径为5m。(3)除水平接地极外,综合接地装置还设置了垂直接地极,垂直接地极每隔适当距离分布在接地网的周边地带,并和水平接地极之间进行连接,从而构成复合接地网。(4)综合接地装置的人工外引接地网内设置

2、若干条水平网格带。(5)综合接地装置根据需要设置了8个接地引入线,其中4个用于连接弱电接地母排,2个用于连接强电接地母排,另外两个预留。(6)人工接地面积保儿约4500平米,双山约4800平米,理论计算接地电阻为1.09欧姆左右,人工接地网与结构围护桩结构钢筋焊接后,接地电阻满足要求。1.3、材料(1)综合接地装置的水平接地极采用50mm×5mm扁铜,材质为T2紫铜,垂直接地极采用φ25、2.5米长连铸铜包钢,镀锌厚度不小于1mm接地引入线采用50mm×5mm扁铜,铜材为紫铜。接地引入线与母排之间连接采用1×120mm²低烟无卤阻燃绝缘铜导线。(2)综合接地装置除截面满足要求外,还应采取防腐措

3、施:如在接地极之间的焊接点涂防腐材料等。扁铜 连铸铜包垂直接地极  接地引入一体化装置热熔焊剂   模具     降阻剂      铜母排1.4、连接方式(1)综合接地装置各接地极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保证其电气连续性符合要求。(2)综合接地装置各部分采用热熔连接。1.5、施工方法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后,按设计位置人工配合机械挖沟,施作水平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沟槽高为500mm、宽为500mm)、垂直接地极及接地引入线的施工。为尽快封底,防止基底遇水浸泡软化,接地完毕后及时进行垫层施工。每一部分做完后,实测其接地电阻,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以便及时调整接地装置的设计规模。整个接地网敷设完毕后,按要求

4、实测接地电阻,接触电位差及跨步电位差。1.5.1施工准备测定接地网设置的位置、并用白灰粉按其分布情况作出标志。检查接地线的材质要符合设计要求。用水准仪核对基底标高,确定地网沟开挖深度。1.5.2地网沟开挖按设计路径及位置开挖地网沟,挖一部分敷设一部分,以避免沟壁坍塌。并清理沟内石块等杂物。1.5.3垂直接地体在设计位置,打入垂直接地极,土壤坚实地带,可用洛阳铲打孔,将接地极直接埋入孔中夯实。1.5.4水平接地体敷设按水平接地体的长度,将水平接地体沿接地网沟边在地面上焊接成一个整体。理顺调直后使其呈立置状态敷设在土沟中,分段回填一些细土,保持其状态不变,然后进行各段之间及与垂直接地体之间的焊接。

5、为了提高连接质量,应采用放热焊进行焊接。分层回填夯实,将余土培在土沟上,待其自然下沉。1.5.5测量接地电阻根据设计提供的土壤电阻率,对接地装置进行接地电阻阻值测量,测量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1.5.6高阻处理垂直接地体敷设时可用风钻或水钻钻眼并灌降阻剂,水平接地体上敷设降阻剂降阻。地网敷设完毕后用细土回填并夯实。根据需要降阻剂可采用高科技降阻剂效果会更好。如若接地电阻还达不到要求,应及时与设计联系增加外引地网。1.5.7放热焊1.5.7.1施工准备(1)放热焊接操作之前,在使用前需用喷灯或其他方法对焊模加热驱除潮气。加热点涵盖整个模具表面,重点为模具模腔,反应腔。首次加热时间十分钟。(2)用钢

6、丝刷或砂纸打磨干净被熔接位置。(3)在正式用于接地铜母线施工之前,对参加人员进行了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模具基本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各种型式接头的熔接实验,对达到要求的操作人员方可允许参加正式施工。两人一组,并穿戴好护具(眼镜、手套)。(4)在使用焊模前,应仔细检查其内面是否有焊渣或铜水凝固物,如发现应及时清理,以免在焊模开合面处密合不好,形成缝隙,导致熔焊时铜水外流。如发现焊模面破损,应及时更换焊模。1.5.7.2焊接物就位及模具安装将导体端部擦拭干净,待焊接的导体需平稳放置,模具固定导体以后,选取与之配套的模具并将导体插入模穴中心,待焊接导体接头处应对准模具中心导留孔。小截面

7、导体间无须留缝隙,大截面导体之间对接需留有约2mm的间隙,以便更好的熔接。固定后需要观察导体放置是否平稳,导体端部缝隙应位于模穴中心位置,且闭合模夹至锁定位置;模具是否有明显缝隙,防止反应过程中漏浆(必要时可使用填缝胶)。1.5.7.3加入反应粉先将金属隔离片放置到模具反应腔底部(需注意铁片方向,凹面朝上,否则会严重影响熔接效果)以防药剂流入反映腔。然后缓缓倒入火药,并注意火药底部有一浅薄及透明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