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72769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7
《2014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网络研修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端研修)网络研修培训反思鹤壁市山城区第六小学崔丽雪时令已进入初冬,寒风飒飒,黄叶飘零,但是今年的初冬却因一次网络研修而变得火热,每位老师的心里都澎湃着激情,这是我以往参加的培训所不能及的。2014年10月15日至24日,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高段研修班,有幸成为耿红卫、刘津萍老师的学员,聆听了张赛琴、吴忠豪等老师的讲座,结识了一群神采飞扬、聪敏睿智的学员。特别是最近一个月,我们一直沉醉在网络研修里,虽然大家没有见面,但在网络研修的平台上,我们聆听专家讲座、磨课、反思教学实践,撰写研修作业,交流心得体会……匆忙有序,受益匪浅
2、。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我们学习工作两不误,每天都快乐而充实的度过。感受最深的是磨课活动。本次研修我们观看了两节课,分别是裴瑜老师执教的《天窗》一课和张丽芳老师执教的《西风胡杨》一课。两次磨课,两次飞跃。观看了裴瑜老师的课,大家好评如潮,在刘津萍老师的组织下,几位发言的老师从教学设计、学生学习、课程标准、教师素质等角度解读本节课,对本节课的评价细致、全面,见解独到,让人佩服。此时,耿红卫老师提出,磨课要一分为二的观课,要对本节课有自己的思考,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效果更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每周日晚上7:30---8:30一个小时的磨课,
3、都没有按时结束过,大家围绕课题,各抒己见,说不完的话。如果说第一次磨课让大家认识到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话,第二次磨课让大家意识到怎样做就更能成为一节好课。第一次磨课结束后,耿老师在小组活动里发起了“十位教育名家看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研讨活动,支玉恒老师的“什么是好课——直观的感性评价”,贾志敏老师的”让课堂充满活力”,薛法根老师的“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王崧舟老师的“好课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窦桂梅老师的“绿意在课堂生长——我欣赏这样的语文课”……不同的评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解读,真得是头脑风暴,让大家对一节好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时,大家观看
4、了第二节课《西风胡杨》,磨课开始后,每位发言的老师都能一分为二地客观的观课,如王玉珍老师既赞赏了张老师课堂表现出的简约不失大气,亲切不失激情,欣赏张老师本节课重视细节的指导、方法的引领、读写的结合、设计的精心,又客观地指出突出了本节课重视段、忽略了篇。;关注了语言吸收、忽略了语言创新;主题升华过于形式,忽略了与精神的接轨……受益最深的是刘津萍老师的发言。在观课后,自己对本节课执教过程中也有一些质疑,带着问题参加了磨课活动,听了刘老师的发言,真是醍醐灌顶,由衷的佩服刘老师对本节课的把握高屋建瓴。刘老师对总分结构段落的仿写指导,极具创新精神,我只是感觉在高段对学生
5、的指导过于简单、刻意、形式化,没有借助本课语言文字的书写特点,但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刘老师从全篇入手,发现运用了有规律的总分的写作手法,而第一段却没有这样去写,何不以“胡杨是秋天最美的树”为总起句,写写胡杨呢,真的感觉是神来之笔,这样,既练习了结构仿写,又内化了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句去仿写。还有一处,是对课题中“西风”的质疑,为什么是“西风胡杨”呢?为解决疑问,我阅读了原文,上百度查找了资料,还是不得其解,但是聆听了刘老师的解读,从古诗词《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6、尽天涯路。”辛弃疾的《昭君怨》“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这些古诗词中,了解到“西风”的意向,往往有“离别、凄凉”的感觉,这正是胡杨生存的环境,也暗合本课的意境。在整个研修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们的集思广益,看到的是老师们在研修的路上不断汲取营养:听到的是老师们的激烈讨论,听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灵动的建议。磨课给了我太多的触动,更多的体会和收获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不断地琢磨。这次磨课让我们如那久缚茧中的蝶蛹,破茧而出! 我知道,研修,不是一劳永逸,要不断学习,不断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不能只顾埋头拉车,还要
7、抬头看路。脚下的路还很长,真正的学习,其实,刚刚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