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63422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5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临床分析郝丽(河北省博野县医院眼科071300)【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5例(85眼),按病变类型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44眼)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照组27例(41眼)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其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视力变化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9%vs75.6%),且在眼底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
2、.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不同,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光凝治疗最佳时期,应把握治疗时机,提高患者预后。【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137-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致盲性眼疾,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牛活治疗均产牛严重影响近年来,我院采用激光光凝实施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就激光光凝在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行
3、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5例(85眼),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按照病变类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8例(44眼)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男性17例,女性X例,年龄43至69岁,平均(56.03±3.21)岁;对照组27例(41眼)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43至68岁,平均(55.82±2.89)岁。两组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4、gt;0.05),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使用仪器为美国LightMed公司生产的532眼底激光机,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对光凝斑的分布范围及密度进行确定。1.2.1观察组患者实施次全视网膜光凝术,其光凝范围为视盘上、视盘下、鼻侧外1DD至赤道壶腹部,及黄板颍侧1DD至赤道壶腹部。以由上至下、由鼻侧至颍侧的顺序实施治疗,光斑直径为200至500μm,激光功率为100至500mW,曝光时长为0.3至0.5s,光斑间距1个光斑肓径以上,总光斑800至1000点,2次完成;光凝400点/次,1周1次,治疗3次。1.2.2
5、对照组实施全视网膜光凝术,其光凝范围、曝光时长、激光功率及光凝顺序等与次全视网膜光凝术相同,但光斑间距为1个光斑直径,总光斑2000至1500点,3至4次完成。1.3观察项目与指标(1)视力变化: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对两组视力进行检查,与治疗前视力相比,视力提高:提高≥2行;视力不变:变化&t;2行;视力下降:下降≥2行;以提高+不变为有效[2]。(2)FFA检查:以治疗前FF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依据,对两组FFA情况进行比较,其中眼底恶化为病变&洋;1级,稳定为级别不变,改善为下降≥l级⑶。1
6、.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视力变化对比观察组的视力变化有效率为91.9%,对照组为75.6%,在视力变化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lo表1两组视力变化对比(n,%)组别眼数视力提高视力不变视力下降有效率观察组443390.9%(40/44)对照组41281075.6%(31/41)X210.371P<0.052.2两组FFA情况对比观察组FFA改善9例,稳定32例,恶化
7、3例;对照组FFA改善3例,稳定29例,恶化9例。观察组的FFA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表2两组FFA情况对比(n,%)组别眼数改善稳定恶化观察组449(20.5%)32(72.7%)3(6.8%)X29.3041.027P<0.05>0.05对照组413(7.3%)29(70.7%)9(22.0%)10.071<0.053讨论木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5例(8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照组)与非增
8、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视力变化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眼底改善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周淑英⑷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且不同分期患者预后不同,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光凝治疗该病的最佳时期,应把握好治疗时机,以提高患者预后。参考文献⑴苏艳,王秋利,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