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22848
大小:259.67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3-13
《训诂要籍简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训诂要籍简介通释语义的专著通释语义的专著:是全面研究各个词语的含义,融汇贯通,给以准确的简明的解释的专门是释义的书。1.单解语义的专著介绍《尔雅》中国最早的一部训解词义的书,《尔雅》是我国最古的总释群书语义的专著,是我国第一部词典。这部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被称赞为“七经之检度,学问之阶路”;研究训诂,撰写注疏的,都以它为依据,因而有重要价值。《汉书·艺文志》著录《尔雅》3卷20篇。今本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19篇。关于《尔雅》的创作时代和作者,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
2、作,经后人增益而成。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且作者非一人,当是学者采集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尔”是近正的意思。“雅”专指“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一般词语之所以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陆德明认为“意义不同,故立号亦异”,但又说“释诂以下三篇,皆释古今之语、方俗之言。”郝懿行则认为《释诂》为“举古言,释以今语”;《释言》“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释训》“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义叠字累载于篇”。《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仍饥为荐。”首先,它为我国训诂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尔雅》出现以前的训诂,有
3、的不过是古人言谈或著述中对某些词语所作的简单的解说,有的也只是对前人某一篇或某几篇论著作些随文释义的注解。到了《尔雅》,才把古今异言、方俗殊语以及各种名物加以全面研究、系统整理,汇成通释语义、粗具条理的汉语分类词典,使训诂学有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尔雅》保存了汉语词语的很多故训。这些故训虽然主要是为了解经,但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先秦的其他作品。因此,《尔雅》也就成了我们学习古代文献、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尔雅》也存在不少缺点,比较严重的有以下三点:第一,所收词语及其义项都不够完备。第二,在分类方面也有些不科学的毛病。如《释宫》把道路桥梁也包括进去了,《释器》又包括衣服和食物;
4、释义不够明确。第三,在释义方法上,往往用多义词解释某些词语,意义不够明确。《尔雅》注释中今存的注本,以晋郭璞的《尔雅注》一直为时人所重;宋邢昺的《尔雅疏》较为通行;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远胜于邢疏;郝懿行的《尔雅郭注义疏》,某些方面胜于邵氏《正义》,但剿袭邵书处极多,为人所鄙薄。《释名》《释名》作者刘熙,字成国,北海(今山东)人,生活年代当在桓帝、灵帝之世,曾师从著名经学家郑玄,献帝建安中曾避乱至交州,《后汉书》无传,事迹不详。《释名》共8卷。卷首自序云: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
5、、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说明刘熙撰此书的目的是使百姓知晓日常事物得名的原由或含义。其27篇依次是: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所释名物典礼共计1502条,虽不够完备,但已可窥见当时名物典礼之大概。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
6、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名》为第一书,是刘熙的独创。《释名》中的声训,从训释词和被训释词的关系来看,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或同音,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勇,踊也,遇敌踊跃欲击之也。”贪与探、勇与踊同音;或音近,如“骂,迫也,以恶言被迫人也。”骂,鱼部明纽上声字;迫,铎部帮纽入声字;或双声,如“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河、下皆匣纽;或叠韵,如“月,阙也,满则阙也。”月、阙皆在月部。《释名》在用一个字做声训之后,还接着说明用该字释义的理由。如“探取入他分”,说明了以“探”释“贪”的原由;“满则阙”,说明以“阙”释“月”的缘由。这样也就从音义的结合上说明了
7、一个名称的来由。《释名》用声训解释名物典礼,有些讲得较贴切,有些则为穿凿杜撰之说。如“斧,甫也。甫,始也。凡将制器始用斧伐木已,乃制之也。”(《释用器》)“发,拔也,拔擢而出也。”(《释形体》)“雹,跑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蹴跑也。”(《释天》)这样的解释显得十分牵强。其实世上事物得名的途径很多,情况非常复杂。而通过声音线索由一物名衍生出另一物名,只是起名的一种途径而已。而且有的名称由约定俗成而来,仅仅是记录事物的一种代号,音与义之间并无联系。所以对事物之名如果全通过声训来解释,势必出现悖误。不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