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

ID:50161113

大小:53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09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_第1页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_第2页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_第3页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_第4页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程力学 教学课件 作者 顾成军 姜益军 廖东斌 主编第10章 扭转与弯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拉伸(压缩)与弯曲2斜弯曲1第10章 组合变形流扭转与弯曲3若几种变形形式所引起的应力为同一数量级,则此时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种变形形式。像这种由外力引起的变形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变形形式称为组合变形,如图10-1。计算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问题时,在线弹性范围内,小变形条件下计算内力、应力、位移等一般可应用叠加原理。第10章 组合变形如图10-2(a)所示,双对称截面梁在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同时承受横向外力作用的情况,这时梁在F1和F2作用下,分别,在水平对称面和铅垂对称面内发生对称弯曲。由叠加原理,在F1和F2同时作用下,截

2、面上C点处的正应力为10.1斜弯曲10.1斜弯曲由于中性轴上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令代表中性轴上任一点的坐标,则由式(10-1)可得中性轴方程为由上式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设其与y轴的夹角为θ而合成弯矩矢量和y轴的夹角为φ,如图10-2(b)所示,则有由式(10-2)可知时,中性轴和合成弯矩的所在的平面并不相互垂直,不属于平面弯曲,一般称为斜弯曲。10.2拉伸(压缩)与弯曲10.2拉伸(压缩)与弯曲在工程实际中,除上述的拉(压)弯组合变形外,还常可见到这样一类拉(压)杆,其外力作用线虽与杆轴平行,但不通过截面形心,这种变形

3、称为偏心拉伸(压缩)。如图10-7(a)所示为例来说明偏心压缩的正应力计算。中性轴方程为:10.2拉伸(压缩)与弯曲设中性轴在y、z轴上截距分别为,分别令代入式(10-5)得由式(10-6)可知当偏心压力作用点在第一象限内,两截距为负值,可见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如图10-7(c)所示。绝对值越小,绝对值越大,即外力作用点离形心越近,中性轴距形心越远。当偏心压力作用于某区域时将使中性轴和横截面边界相切,从而使横截面上只有压应力,此作用区域称为截面核心。10.3扭转与弯曲由该单元体的应力如图10-9(e),可以解得该点处的三

4、个主应力分别为对于塑性材料制成的轴,应选用第三或第四强度理论来建立强度条件。若用第三强度理论,则相当应力表达式经简化后可得或若用第四强度理论,则经过与上述类似处理后可得相应的相当应力表达式为10.3扭转与弯曲Thankyo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