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

ID:50159376

大小:4.54 MB

页数:123页

时间:2020-03-08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_第1页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_第2页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_第3页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_第4页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超富集生物体微生物快速减容菌株的筛选与组配2013杨圣硕士生物学罗学刚教授教授ClassifiedIndex:Q935U.D.C:579Southwest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MasterDegreeThesisScreeningandCompoundingtherapiddegradationmicroorganismsofhyperaccumulationorganismsGrade:2013Candidate:ShengYang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DegreeSpeciality:Biology

2、Supervisor:Prof.XuegangLuoApr.4,2016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论文中不包知,除了文中特别加W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研巧成果。尽我所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科技大学或其一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巧了谢'昆"。、S角引日曰期;^化签名::!為}^关于论文使用和授权的说明留,即:学校本人完全了解西南科技大学有关保、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可W公布该论有权保留学

3、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保密、缩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采用影印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i^日期节l.別0签免专产导师签名:^^\^斗5巧1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页摘要本论文针对放射性及重金属污染环境生物修复超富集植物体快速减容的关键科技问题,采用铀及伴生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和纤维素常规筛选相结合,分离高效菌株,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探讨菌株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和最佳产酶条件,多菌种协同组配提高菌株在超富集生物体处置技术中的作用。可为超量富集植物体的处置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铀及伴生重金

4、属浓度梯度和木质纤维素筛选相结合,分离出以芽孢杆菌属为主的有益菌株。C1菌株与模式菌株BacilluslicheniformisBCRC12826(DQ309323)匹配程度为100%,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3菌株与模式菌株Bacillussubtilissubsp.SubtilisTBCRC10255(DQ309323)匹配程度为100%,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subtilissubsp.subtilis);C5菌株与模式菌株BacilluslicheniformisBCRC12826(DQ309323)匹配程度为

5、100%,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11菌株与模式菌株BacilluscereusWGPSB2(EF095752)匹配度为100%,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C16菌株是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CGMCCC3.3711)。(2)各菌株铀及伴生重金属抗性筛选,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8.0,接种量2.0~5.0%,转速160~200r/min,培养温度28~37℃,各菌株均能耐受一定的浓度铀及伴生重金属胁迫,对上述培养条件的敏感程度不同,对碳源的利用情况也不同。(3)菌株C1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

6、件:在1%的CMC-Na为发酵产酶碳源,2%的蛋白胨+酵母粉为氮源,培养温度39℃,装液量70mL,培养基初始pH为8.0,分别在第4d和第5d测得FPA与CMCA分别为:143.67U/mL和164.28U/mL。菌株C3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时:以1%的CMC-Na为碳源,2%的蛋白胨酵母粉混合氮源,接种量为3%,培养温度为37℃,装液量为70mL,初始pH为8.0。在第4d和第5d时滤纸酶活FPA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MCA分别达到223.74U/mL和257.67U/mL。菌株C5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时:1%的CMC-Na为发酵产酶碳源,2%的蛋白胨酵母粉混合氮源,培养温度39℃

7、,装液量70mL,培养基初始pH为7.5。在此条件下,地衣芽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I页孢杆菌C5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分别在第3d和第5d测得FPA与CMCA分别为:215.74U/mL和217.68U/mL。C11在1%的CMC-Na为发酵产酶碳源,2%的蛋白胨酵母粉混合氮源,培养温度40℃,装液量70mL,培养基初始pH为8.0,分别在第4d和第3d测得FPA与CMCA分别为:173.34U/mL和159.57U/mL。C16产纤维素酶的最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