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

ID:50135281

大小:3.31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09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_第1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_第2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_第3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_第4页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分子生物学课件-第六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章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本章主要介绍研究基因功能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比如通过这些方法研究:(1)单个或多个基因在生物体的某些特定发育阶段或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模式;(2)某基因缺失后生物体表型变化分析该基因功能;(3)蛋白质相互作用认识信号转导通路等。6.1.1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AGE)是一种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技术。SAGE的操作过程如下图或书中图6-1所示。6.1基因表达研究技术RNA选择性剪接是指用不同的剪接方式从一个mRNA前体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体的过程。选择性剪接一般分为:平衡剪接,5’

2、选择性剪接,3’选项择性剪接,外显子遗漏和相互排斥性剪接。如6-2。发现新的可变剪接体(splicevariant),确定每个异构体(isoform)的独特功能和生物学意义并阐明其调节机制,是功能基因组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6.1.2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BTLA剪接体基因的结构分析RT-PCR法克隆人BTLA编码区基因电泳结果BTLAs(BTLAsplicevariant)BTLAs编码的异构体蛋白BTLAi序列分析及其预测异构体BTLAi(BTLAisoform)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其结构分析BTLAi和BTLA跨膜预测A:BTLAi;B:BTLABTLA和BTLAi的跨膜螺旋段预测结果

3、融合蛋白BTLAs-DsRed2和BTLAs-DsRed2的在转染细胞膜上表达的检测图3.5流式细胞术检测HVEM-Fc融合蛋白和单抗MIH26与基因转染细胞结合的结果激光共聚焦观察DsRed2和GFP在转染细胞的分布原位杂交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过放射自显影或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的一种方法。RNA原位杂交:在mRNA水平上,用标记的探针与固定的组织切片反应后进行显色反应,从而对该基因的表达进行定性定量分析。6.1.3原位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

4、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性分子细胞遗传技术。FISH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对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特殊的修饰和标记,然后用原位杂交法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偶联的单克隆抗体来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常用于研究某个(些)氨基酸残基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响,也可用于改造DNA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主要采用PCR法:重叠延伸技术和大引物诱变法。6.1.4基因定点突变技术6.2.1基本原理*经典遗传学:从表型出发,研究基因型。*现代遗传学:从基因序列出发

5、,推测表型,从而推导出该基因功能。基因敲除:又称为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与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造,具有专一性强、染色体DNA可与目的片段共同稳定遗传等特点。6.2基因敲除技术完全基因敲除: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动物个体中的靶基因活性。一般采用取代型或插入型载体在ES细胞中根据正负双向选择原理进行完全基因敲除。图6-9;图6-10。1、完全基因敲除条件型基因敲除: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因敲除。对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基因,完全基因敲除使有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无法开展。Cre/LoxP和FLP/FRT系统,具有可调节性。图6-11。2、条

6、件型基因敲除图6-11条件型基因敲除策略图6-12基因敲除的主要技术策略与步骤6.3.1酵母单杂交系统(yeastone-hybridsystem)20世纪90年代发展,用于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在酵母细胞内研究真核生物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并通过DNA文库直接获得靶序列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6.3蛋白质及RNA相互作用技术用途:研究DNA-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筛选转录调控因子。特点:可识别稳定结合于DNA上的蛋白质,通过筛选DNA文库,直接获得靶序列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原理:将已知的特定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带有报告基因最基本启动子(pmin)的上游,然后编码待测转录因子c

7、DNA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构域(AD)融合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与顺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就能激活Pmin启动子,使报告基因得到表达。图6-15酵母单杂交的基因原理示意图图6-16从拟南芥cDNA文库中筛选与顺式元件DRE结合的转录因子示意图酵母双杂技术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酵母双杂系统利用了真核生物转录调控因子的组件式结构特征:DNA结合结构域;转录激活结构域。酵母双杂原理示意图:图6-17。6.3.2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