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16176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走近柳宗元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生于京都长安(今
2、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或柳州。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第二环节:走近小石潭: 1、整体感知: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
3、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板书:小石潭记)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 (要求: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读错的字和难读的字。) (2)、出声朗读课文。 可单读,齐读(3)看看作者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第三环节:走近译文第一段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从:自;行:走;篁竹:竹林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伐:砍伐;取:开辟,尤:格外清:清澈;冽:凉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卷:弯曲,为:
4、形成;屿:小岛坻:水中高地;:嵁:不平的岩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蔓,藤蔓。蒙,覆盖。络,缠绕。缀,联结。参差披拂。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的样子。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大约;许:上下,左右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向下照射;澈:透过;布:映照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远,向远处。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速。第三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明灭,或隐或现之处。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5、不可知其源。差互:相互交错。差:交错。可:能够。 第四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环合:围绕、包围。寂寥:寂静寥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远。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因为;过,太;清,凄清。第四环节:走进文本 1、结合注释,讨论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
6、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发现小潭:(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A、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明确: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B、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
7、确: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景物:(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A、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B、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和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动静结合,侧面写水清。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但又无处不在写水。C、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
8、到快乐似的。 4、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小潭源流:(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 问: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气氛:(小组朗读第四自然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