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ID:50095795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千阳县启文小学李红荣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P11-12页设计理念:教学中,要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的结构上,以活动为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以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物演示,自主操作、同伴互助, 与学生一起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丰富其学习数学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1、理解圆柱的高;2、正确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1、理解圆柱的高;2、看懂并会画圆柱的平面图。课前准备:师准备:圆柱体实物,圆柱体侧面展开演示仪(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A和正方形B的2种,沿斜线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C的)共3种。生准备:圆柱体实物一个,自制圆柱体一个。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导入新课1、师:出示圆教具问:你都知道圆的哪些知识?2、师:出示:圆柱教具问:仔细观察,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它。“圆柱的认识”(板书课

3、题)二、操作感知,发现特征(一)整体感知圆柱1、看看圆柱.师: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们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2、找找圆柱师:(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的物体。(互相看看)(2)请同学们再找找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口答)(二)研究圆柱的表面(生自主探究P11-12页,同桌互助,思考并完成以下题目)1、摸摸圆柱请同学们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2、说说圆柱(1)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2)圆柱的高A、什么叫圆柱的高?B、同桌交流理解圆柱的高。3、画画圆柱(1)认识圆柱的平面图。(2

4、)学画圆柱的平面图。4、全班交流以上问题。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圆柱的高。师演示圆柱的高,深化学生对高的理解。(1)师:出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2)全班讨论交流: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5、拆拆圆柱。例2:(1)动手操作:师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教具A,把商标纸沿一条高剪开,再打开,生观察商标纸的形状.(2)观察、思考、讨论: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3)一学生代表上台拿出老师准备的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教具B,把商标纸沿一条高剪开

5、,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与刚才有什么不同?(4)思考:把一个圆柱的侧面沿斜线剪开,与刚才有什么不同?(生猜想后,师演示验证结果)(5)师生小结归纳: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得到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得到正方形,这时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沿斜线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6、生动手操作,拿出自做的圆柱体学具,验证以上结论,并同桌交流,全班交流。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注来。2.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到括号中    3完成课本第11页“做一做”四、反思体验,总结全课这节课

6、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底面(两个相等的圆)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圆柱的高圆柱一个侧面(曲面)沿高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圆柱底面的周长=圆柱的高沿斜线展开后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圆柱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难点是认识圆柱的高和侧面展开图。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效果较好。1、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在学习圆柱的特征时,由于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我以“看看——摸摸——说说

7、——画画——拆拆”为认知线索,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互助、全班交流的新式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既符合新课改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2、适时适度,难点点拨在学习圆柱的高和侧面展开图时,我以“示范——思考——讨论——小结——验证”为认知线索,设计了师生演示、学生思考、老师点拨、学生验证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容易接受,又突破了难点,使高效课堂更加高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