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50336
大小:1.84 MB
页数:77页
时间:2020-03-0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人世间有很多种智慧。孔子的智慧不是解析“1+1为什么等于2”的那种智慧,不是关起门来冥思“世界为什么存在”“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等形而上问题的那种智慧。孔子的智慧,是关于现实生存的智慧,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荀子在《天论》一文中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意思是说,不切于实用的辩说,不切于实际需要的明察,应该抛弃而不加研究。这种看法并非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却凸显了先秦儒家学者的立场。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哪些大智慧?从中
2、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文题解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预习检测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1、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提示:jǔ、fǔ、ní、yuè、diāo)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智也:__
3、__________。(3)更也:_____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提示:(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1)诲女知之乎___通___。(2)如日月之食
4、焉___通___。(3)无欲速___通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通___。(提示:(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提示:(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十二则短文加以翻译并从哲理意蕴方面加以评点.(在课本上完成)“女”通“汝”,你“食”通“蚀”“无”通“毋”,不要“彫”通“凋”,衰落————————————犯错误过失,
5、错误路过,经过拜访,访问胜过,超越信用,诚信相信实在信物通“伸”,伸张使者,指媒人通“蚀”粮食给……东西吃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因果这样以后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使……足够,充足。犯错误。严格要求;远离。快速完成。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②子夏为莒父宰,问政________________③其何以行之哉________________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5.文言句式课文解析(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6、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知识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选文1——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已的无知。孔子告诉我们:人的聪明不在于知道什么,而在于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什么。聪明的人正视自己的无知。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
7、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译文】孔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选文2——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正视自己的无知,不是说安于自己的无知。面对问题,应该开动脑筋,勤于思考。选文第2则,孔子说:“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末如之何”,
8、“末”通“无”就是无如之何,即拿他没办法。面对问题,不停地念叨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说明他在动脑筋,说明他在做着解决问题的努力。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