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脓性骨髓炎.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化脓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病因:化脓性细菌感染,75%以上为金葡菌,16%由链球菌感染引起。感染范围:骨膜,骨皮质,骨松质,骨髓组织。感染途径:1.经血液循环传播(血源性)。2.开放性骨损伤直接感染(创伤性)。3.邻近软组织感染蔓延(外来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发病年龄:儿童和青少年。二、发病部位:长骨的干骺端,尤其胫骨上端,股骨下端。三、病因:1.致病菌来源: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2.全身因素:抵抗力下降。3.局部因素:a.干骺端有丰富的毛细网血管网,血流缓慢,细菌易停滞。b.干骺端位于关节部位,易损伤,造
2、成局部抵抗力下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四、病理:1.病理特点:骨破坏、坏死与新骨形成并存2.病变变化趋势:机体抵抗力强,病毒抵抗力弱感染控制痊早期病灶机体抵抗力较弱,病菌毒力力较弱呈慢性或Brodie脓肿。机体抵抗力弱,病菌毒力强感染蔓延。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干骺端菌栓骨坏死,炎症反应局部脓肿骨膜下脓肿髓腔蔓延化脓性关节炎体内吸收自行消除软组织脓肿骨性包壳死骨经窦道排出体外长期留存体内呈慢性炎症表现皮肤窦道死腔爬行替代复活3.病理演变过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幼儿:有骨骺板屏障,不易引起化脓性关节炎;骨膜厚皮质薄,接
3、触疏松,易造成大片骨膜掀起骨坏死。成人:骺板消失,易引起化脓性关节炎;骨膜菲薄易穿破,造成软组织脓肿,皮肤窦道;骨膜与皮质连接较紧,血供易保存,骨坏死较轻;骨皮质厚,病变多见局限在髓腔内蔓延。4.幼儿与成人的差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史:年龄,部位,外伤史,原发感染灶。全身症状: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烦躁,呕吐,惊厥)局部症状和体征:干骺端脓肿--剧痛,皮温高,抗拒关节活动骨膜下脓肿--局部肿胀,压痛明显软组织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窦道形成--疼痛缓解,体温下降五、临床表现: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六、诊断:要求起病5天内明确诊断
4、,合适有效的治疗,避免演变成慢性骨髓炎。诊断依据:1.病史;2.全身高热,毒血症状;3.局部症状和体征;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高;5.局部穿刺(分层穿刺!!);6.细菌培养(血培养,穿刺液培养);7.X线检查:起病14天后才有表现,脓肿>1cm才能显示;8.CT检查:细小的骨脓肿仍不能显示;9.同位素99m骨扫描:发病48小时即有阳性表现,但不能分辨炎症或肿瘤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七、治疗1.全身治疗支持治疗:降温补液,少量输血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
5、体温正常后继续2~3周治疗2.局部治疗局部制动:皮肤牵引,石膏托固定作用:休息、止痛、防止关节挛缩和病理骨折局部引流——手术引流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手术时机:抗生素治疗2~3天不能控制局部症状。减压方法:骨皮质钻孔或开窗(禁止髓腔内搔刮!!!)引流方法:单纯闭式负压引流;闭式持续灌注负压引流引流量5000~6000ml/日伤口敞开引流,感染控制后再作二期缝合。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一、成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未能早期控制,迁延演变为慢性;低毒性细菌感染,发病即表现为慢性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二、诊断:反复发
6、作的红肿热痛,数月或数年一次;经久不愈的窦道,有排脓、排死骨史;发作间歇期无症状;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局部皮肤色素沉着,骨骼畸形,增粗;X线摄片显示包壳,死骨死腔,骨膜皮质髓腔增生硬化;窦道碘水造影显示脓腔;CT检查能发现小型死骨和脓腔。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严重骨质溶解,增生变形,病理骨折;恶变,约有0.5%慢性骨髓炎窦道上皮经20~30年后发生鳞癌;全身淀粉样变性;骨骺生长障碍。三、合并症: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四、治疗:原则--切除窦道,清除死骨,消灭死腔。方法:手术。术前准备: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伤口内分泌物细菌培
7、养及药敏实验;术前一天开始给予抗生素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手术方法:(1).清除病灶切除窦道,骨壳开窗,彻底清除脓液、死骨、炎性肉芽、纤维疤痕组织。不重要部位的病骨整快切除。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消灭死腔a蝶形手术(Orr手术)b带蒂肌瓣填充骨腔术慢性血源性骨髓炎c.庆大霉素珠链填充填充小于一串者,两周后逐步拔出,不需植骨;填充两串以上者,两周后二期切开拔除加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