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激活物.ppt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

ID:49961759

大小:594.0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3-05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_第1页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_第2页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_第3页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_第4页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细胞激活物.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细胞激活物1、什么物质促使免疫应答发生?2、这些免疫激活物质的特性和种类?3、什么是抗原,及其被T、B细胞识别的方式?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与类型一、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二、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的类型免疫细胞激活物的概念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导致免疫细胞活化并增殖的物质。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的类型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有丝分裂原超抗原抗原——经典免疫活性细胞激活物一、抗原的概念与属性二、决定免疫反应性的结构基础三、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四、抗原的分类1、与抗体结合的物质2、能够被免疫系统识别的物

2、质3、能够激活免疫细胞并与免疫效应物起反应的物质4、抗原受体的配体抗原概念的形成抗原的现代定义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B细胞抗原受体(BCR)T细胞抗原受体(TCR)免疫原性——可识别、可反应性(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免疫反应性——选择结合性(和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抗原的属性NO2NO2+BSADNPNO2NO2NO2NO2NO2NO2半抗原载体半抗原与载体完全抗原半抗原载体效应载体TB免疫原性+免疫反

3、应性只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蛋白质)TCRMHC分子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CRT细胞B细胞APCAgAg肽Ag决定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基础1、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抗原受体及抗体形成空间结构互补的基本结构单位。2、表位的组成3、表位的类型4、交叉反应抗原免疫反应性的特异性抗原表位的化学组成抗原表位的空间排列抗原表位的立体构型NH2NH2NH2NH2抗苯胺抗体+———抗对氨基苯—+——甲酸抗体抗对氨基苯——+—磺酸抗体抗间氨基苯———+砷酸抗体COOH

4、SO3HAsO3H抗原的特异性(一)区分不同化学组成的化学基团NH2NH2NH2NH2抗苯胺抗体+———抗邻氨基苯—+——甲酸抗体抗对氨基苯——+—甲酸抗体抗间氨基苯———+甲酸抗体COOHCOOHCOOH抗原的特异性(二)区分不同空间位置的相同化学基团COOHHOCHHOCHCOOHCOOHHCOHHOCHCOOH左旋酒石酸右旋酒石酸抗左旋酒石酸抗体+—抗右旋酒石酸抗体—+抗原的特异性(三)区分不同立体构象的相同化合物氨基酸:5—7个单糖:6个核苷酸:6—8个表位的组成12345115316-21113-11956-62146-

5、15194-99鲸肌红蛋白上的表位表位的类型结构类型:连续表位(线性表位、序列表位)不连续表位(构像表位)识别类型:B细胞识别表位T细胞识别表位连续表位不连续表位序列上不连续排列氨基酸、通过折叠,使其在空间结构上相互连接,形成特定的空间构型连续的线性排列的氨基酸组成的表位TBTTTT、B细胞识别的表位B细胞可识别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T细胞仅识别经APC加工提呈的顺序表位T细胞识别表位B细胞识别表位抗原受体TCRBCRMHC分子需要不需要结构类型连续连续、不连续表位大小8-12aa、12-17aa5-15aa、5-7单糖、核苷酸化学性

6、质加工后短肽天然多肽、多糖、相对位置抗原内部、表面抗原表面T、B细胞识别表位的比较TCRMHC分子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BCRT细胞B细胞APCAgAg肽Ag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的发现交叉反应的原因交叉反应的临床意义豚鼠内脏绵羊红细胞Forssman抗原的发现交叉反应抗原(抗体)除了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抗原)反应,还与其他的抗体(抗原)反应。共同抗原共同决定簇相似决定簇交叉反应发生的分子基础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抗原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1、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2、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3、抗原

7、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化学组成及结构复杂性蛋白质﹥多糖类,脂类和核酸很难诱导应答。分子量通常>10KD化学构像的可识别性“异物”性多聚赖氨酸多聚丙氨酸酪氨酸谷氨酸抗体+抗体—抗体+与自身组织成分的相似程度(病原体、异体移植物、体内衰变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等)免疫系统在发育过程中是否接触“异物性”的含义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产生应答个体的年龄产生应答个体的健康状况产生应答个体的遗传背景抗原与免疫系统的接触方式抗原的剂量:适当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是否应用佐剂(Adjuvant)皮内>皮下>肌肉>腹腔/静脉>口服抗

8、原的分类1、抗原的识别程度分类2、T细胞依赖与非依赖抗原抗原的识别程度分类1、异种抗原: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2、同种异型抗原:ABO血型抗原3、自身抗原:隐蔽的/修饰的(辐射、药物、细菌)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