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52541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那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那树》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价值及其不幸命运。2、体会作者的情感。3、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三、教学难点: 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图片)(两
2、组对比)七年级时,我们曾经学过张晓风的《行道树》,那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相信行道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会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也有一棵树,它的命运变迁深深触动了作家王鼎钧的心灵。今天,就让我们拜读散文《那树》,我们一起去感受那树的命运吧!(板书:那树)(二)快速听读课文1、扫清生字障碍(多媒体展示)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倒坍(tān):倒塌。萌庇(yìn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
3、指树根。(三)感知树的形象:1、速读课文第1-8段,思考:作者笔下的那树是一棵怎样的树?请用“那是一棵的树,因为课文第段中这样说“”。(或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理由。)句式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多媒体展示)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由此归纳总结:⊙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茂盛的树(第2段);坚固稳定的树(第2段);沉默的树(第5段);有奉献精神的树(第3、4、5段)。⊙我及时做小结:那是一颗古老、坚固、执著、坚韧、茂盛的树。2、如果学生找到了例1: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
4、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我准备指导学生带着舒缓的语气读这句话,重读四个“立”字,读出那树执著、坚韧的品质。3、如果学生找到了例2: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我准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那树忍辱负重、默默奉献的品质,指导他们用缓慢的语气,重读“仍”“更”,读出那树的深沉。)4、如果学生找到了例3: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我准备指导学生读出沉重的语气,重读“暗中”“一厘
5、米一厘米”,读出那树的沉默品质。5、小结:在此基础上,我进行归结,从对那树的描写中,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啊”,朗读指导:“啊!那树!”读出赞美、赞叹之情。(四)了解树的命运:1、我先提问:那树的命运怎么样?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被砍了。我追问:那树到底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被砍了?引导学生细读第9段。学生会回答:因为一场交通事故,一个喝醉了的驾驶员,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继续追问:那课文是如何描写那树行刑时的情景?2、学生可能会找到例1:A、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
6、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B、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锯末。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A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被B句中加点的词语替换?指导学生从中体会人类对那树的残忍,感受那树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质。要求用轻声读,读出那树举重若轻,坦然领死的品质,更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层的痛苦之情。学生可能会找到例2:A、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B、两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个长满根须的大
7、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断了所有的根须。我准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问学生B句的用词是否比A句更好?在肯定A句更能体现人类的残忍及作者的愤恨之情后,指导学生用沉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悲愤与痛惜之情。3、在此基础上,我再次进行归结,联系课文标题,加叹词“唉”,朗读指导:“唉!那树!”读出痛惜、悲愤之情。(五)情感交流围绕下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作答:(1)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是……(2)读了这篇文章,我最忧虑的是……(3)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4)我最为感动的是……(5)我认为最为神奇的是……(6)最让我感到悲哀的是……(7)我最为
8、遗憾的是……(8)我最为愤慨的是……⊙如果学生找到“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 “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的内容,就引导学生理解引用传说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深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