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ID:49898125

大小:4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5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_第1页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_第2页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_第3页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_第4页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谈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一、小儿造血特点  1.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从胚胎第3周起,在卵黄囊上形成许多血岛,其间的细胞分化为原始的血细胞,至胚胎第6周后造血开始减退。  (2)肝(脾)造血期:胚胎第6~8周时肝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并成为胎儿中期的要紧造血部位,要紧造有核红细胞,也可造粒细胞和巨核细胞,胚胎4~5个月时达高峰,6个月以后逐渐减退,至生后4~5天完全停止造血。脾脏在胚胎第8周开始造血,要紧造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5个月后

2、逐渐停止造红细胞和粒细胞,仅保留造淋巴细胞功能。15/15  (3)骨髓造血期: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但至第4~5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直至生后2~5周成为唯一的造血场所。  2.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都为红骨髓,全部参与造血,5~7岁后,黄骨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骨髓,仅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和肩胛骨有红骨髓。因此,婴幼儿因缺乏黄骨髓,造血潜力较差,需要造血增加时,则出现骨髓外造血。  (2)骨髓外造血:婴幼儿时期,当发生各种感染或贫血、骨髓受异常细胞侵犯

3、时,肝、脾和淋巴结可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液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和(或)稚嫩中性粒细胞。这是儿童造血器官的一种专门反应,当病因祛除后又恢复正常。    二、小儿血液特点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 由于胎儿时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增加,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新生儿出生时红细胞计数约(5~7)×101215/15/L,血红蛋白量约150~220g/L.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高,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临时性降低;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

4、破坏较多,加上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而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以后又逐渐增加,约于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总数达(15~20)×109/L,生后6~12小时可达(21~28)×109儿,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白细胞数维持在(10~12)×109/L,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要紧是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出生时中性粒

5、细胞约占65%,淋巴细胞约占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逐渐下降,生后4~6天时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以后整个婴幼儿期均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至4~6岁时两者再次相等(第二次交叉),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3.血小板与成人相似,约为(150~250)×109/L。  4.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lO%,儿童约8%~10%,成人约占体重的6%~8%。  第二节小儿贫血概述  一、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15/15  6个月以下婴儿按国内标准:新生儿

6、Hb<145g/L,1~4个月<90g/L,4~6个月<100g/L为贫血;6个月以上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Hb<110g/L;6~14岁Hb<120g/L为贫血。    二、小儿贫血的分类  l.程度分类见表5-9-1。    2.病因分类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不足:①造血物质缺乏:缺乏铁、维生素B1215/15、叶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缘故,要紧由于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汲取和转运障碍及丢失过多等;②造血功能障碍:各种缘故造成的骨髓抑制如放射线、药物等;③

7、其他:如感染性、癌性、肾脏病所致贫血等。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贫血):①红细胞内在异常:红细胞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红细胞酶缺乏,如G-6-PD缺乏等;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②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因素即体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等。非免疫因素如感染、理化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①急性失血:如外伤

8、大出血、内脏血管破裂出血等;②慢性失血:如肠息肉、钩虫病、消化性溃疡出血等。  3.形态学分类 依照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分类(表5-9-2)。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本节考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15/15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