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

ID:49763139

大小:1.07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20-02-27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_第1页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_第2页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_第3页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_第4页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2010.6.6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人生要有目标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策略两个案例一位数学教师对学生极为严格,他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较为肤浅,因此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中去探索与钻研。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也不需要什么创新。虽然学生在他的课堂上不活跃,但却可以屡次在考试中取得令其他班级羡慕的成绩。一位英语教师的教学极为活泼,她始终认为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手段,所以经常通过情境教学、对话教学等方式来组织课堂。

2、课堂上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具备较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也因其不断的教学创新在各种公开课中屡获大奖。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班的成绩并不占优势,甚至还时不时落到年级的后面。是不是有了教就有了学?是不是有教有学就有了发展?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教?什么样的学?教学优劣的指标究竟是什么?怎样教才是有效的?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单一指标或角度看,两位教师都是成功的,从有效教学及其策略来看,两种教学都有明显缺陷。教育规律本身是死的,教师的使命就是在课堂中把这些死的规律,运用到

3、活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课堂活力。所以:从单一指标或角度看,两位教师都是成功的,从有效教学及其策略来看,两种教学都有明显缺陷。教育规律本身是死的,教师的使命就是在课堂中把这些死的规律,运用到活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新恢复它的生命力,并最终实现课堂活力。所以:最“笨”的老师是苏格拉底——大智若愚最“懒”的老师是孔子——愤悱启发学做一个“笨”老师,让学生更灵一些。学做一个“懒”老师,让学生更勤一些。苏格拉底的“产婆术”(Socrates,前

4、469-前399)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苏格拉底把"产婆术"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之中。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感兴趣的人生问题。在与别人谈话时,装作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请别人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思索,引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

5、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

6、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

7、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

8、。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对话与苏格拉底启发式问答存在三个共同点:第一,都是问题教学法;第二,都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处理;第三,最终都由学生解决问题。正是这些把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与单纯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区别开来。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