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709333
大小:1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3
《小母鸡种稻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母鸡种稻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组汉语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会认课后9个生字,会写课后4个生字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会写生字,认准字形教学难点:会写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白米饭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对,白米饭是用稻子碾成米做成的,那稻子怎么来的呢?(种出来的)对了,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今天有一位小伙伴也想种稻子,它是谁啊?投影小母鸡。2、板书课题《小母鸡种稻子》,板书的同时渗透“母”以及它的笔顺,学生描红,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把所有的字写好,只留母,重点写母。它的名字叫做小母鸡,今
2、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小母鸡种稻子。看黑板,直接导入种的多音字。种要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因为它有两个名字,第一个是种子的种,我们学过(泥土是种子的家),这里的种应该是第三声,种子读两遍。而种稻子应该是第四声,种稻子读两遍。种也是由我们熟悉的哪两个字相加构成的呢?(禾加中)谁种稻子啊,小母鸡,对了,小母鸡可真厉害,可是小母鸡的名字可不好写哦,看过来,跟着老师来,(书空)一笔竖折,二笔横折钩,三笔点,四笔横,五笔点,五笔写成母母母。母,母鸡的母,读两遍。接下来看一下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随便写一个)老师这样写漂亮吗?没关系,请同学们翻开书本82页,仔细观察母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请同学们翻开书本83页,找
3、到田字格中红色的母字,描两遍,开始吧!小母鸡种稻子,全班读两遍。想跟小母鸡做朋友吗?那就来抢红旗吧。表现最好的组获得一面红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可有趣了,可是课文里藏了好多拦路虎,现在,请你轻声的读一遍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先借助拼音自己拼读,或者同桌相互帮助。开始吧!2、认字老师来助大家一臂之力,课件①出示本课生字组词带拼音。先老师带读两遍,再全班起立,男女赛读两遍,用男女男女的形式。学会用愿意造句,上课的时候,我愿意陪你一起进步,你愿意陪我一起学习吗?(我愿意陪你一起学习)下课了,我愿意和你一起玩耍,你愿意带我一起玩耍吗?(我愿意带你一起玩耍)再读一遍,用女
4、男女男的形式。课件②出示本课生字组词不带拼音,请同学开火车读。学生跟读(两遍)。3、巩固,如何更快记住字形看到投影上的小红旗了吗?同学们你们需要齐心协力才能拿到小红旗哦。指名读。(种,种稻子)读的时候同学跟着读。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我问你答,我问一号台阶住着谁,你回答:一号台阶住着种,种稻子的种。一号台阶住着谁……一号台阶住着鸭鸭,小鸭的鸭。请学生带读。三、再读课文,学习标段1、师导入:刚才已经把本课的生字障碍全部扫除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生字宝宝再读一遍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2、学习标段:同学们,这篇课文共有几段啊?课件显示一段示范,前面空两格。跟着老师,把段落序号标上去。3、现在请听范读
5、,想一想,小母鸡邀请了谁来帮忙?4、生汇报。板贴!(头像)5、请问:这篇课文有几幅插图?你能用……请了……做……来说一说每一幅图的内容吗?板贴!6、请同学们来完成这一道连线题。课件出示图文连线好,同学们,课文里小母鸡(板贴!)邀请的小动物都有来帮小母鸡的忙吗?为什么只有小母鸡种出了稻子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生字宝宝,你们会写了吗?大家一起来学习怎么样?好,刚才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种是禾+中,像这样的可以拆成两部分的叫合体字,如果不能拆的就叫独体字,像母就是独体字,除了母,你还能在课后写字表里找出独体字来吗?(自己,米)很好,那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独体字要怎么写呢?组织课堂纪律,三
6、个一,先让学生坐好,再写。活跃课堂气氛。四、指导写字1、找出课后写字表里的独体字2、指导写字老师范写,学生观察,翻开书写本33页,找到三个独体字,描两遍,再写五个。思考:写“自”、“己”和“米”的时候哪一笔要特别注意的。1、练习写字看完老师的范写,你会写了吗?动笔试试把!学生自己在本子上书写本上写。课后反思: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我从第一课时入手,主要引导学生认字、写字以及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认字主要为集中识字,不断缩小语境,课件由浅入深,先老师带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最后指名读,以多种形式变换读,避免枯燥。整节课下来,让学生轻声读、自读、听范读,反复读课文,学生能够做到不添字不
7、漏字,读通读顺课文。写字重点指导独体字的写法,先范写,描红,最后让学生自己在书写本上书写。同时提醒双姿。由于疏忽,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疏漏,当孩子在爬楼梯的时候,种子读成第四声,而我没有及时给予纠正。错过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时机。针对这一纰漏,我已经在第二课时也就是早上的第三节课及时纠正,避免在孩子头脑里存根太牢。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