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685733
大小:3.98 MB
页数:55页
时间:2020-03-01
《孔孟两章(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颛臾(zhuānyú)冉(rán)有社稷(shèjì)彼相(xiàng)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椟(dú)近于费(bì)相(xiàng)夫子听音频朗读
2、,字词正音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冉有(前552年生,卒年不详)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文中人物孔子、冉有、季路、季氏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权臣家臣
3、(学生)老师季氏冉有、季路孔子争权夺利礼治仁政文谋武勇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季氏将伐颛臾理解文章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翻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属国)颛臾,冉有、季路两人拜见孔子,说道:
4、“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理解文章伐:讨伐、攻打见:拜见有事:古今异义,有军事行动。今义是有事情。于:对文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翻译:孔子说:“冉求!恐怕应该责备你吧!颛臾,先代的国君曾经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处在鲁国的疆域之中,是鲁国的藩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固定句式“恐怕……吧”责备提宾标志,比如“唯利是图”宾语前置句以之为(古今异义)这句式?判断句表反问的常用句式什么凭宾语前置句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
5、子表述的?课文第一段问题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事”,接下来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翻译:冉有说:“季康子要这么做的,我们两人都不想呢。”代词,这样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展现才能担任职务,如果不行就要辞职’,(盲人)站不稳却不
6、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为什么要用那个辅助的人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担任列:职位止:不去危:摇晃,站不稳而:连词,表转折持:搀扶颠:跌倒焉:何,为什么相:xiàng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明确: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逃了出来,龟甲和玉器在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且:况且过:错误兕:犀牛于:从柙:笼子于:在椟:匣子是:这句式?状语后置句之:的过:过错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引证类比比喻
7、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翻译: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离季孙的封地费很近,现在不占领,日后一定会给成为子孙的祸害。”表并列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明确:孔子说:“冉求!君子憎恨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诸侯和大夫,不担忧人口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疾:名作动,憎恨舍曰:不说而:连词,表转折辞:名作动,找借口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患:担心,忧虑寡:少而:连词,表并列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8、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明确:(若是)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做到这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