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

ID:49572274

大小:1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2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_第1页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_第2页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_第3页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38讲)一.本讲主要内容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3~4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二.学习指导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我们来看轴对称的图形有什么性质.我们已经知道,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铺平(如图).让我们量一量一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连结一对对应点,看一看这条线段与对称轴的关系.我们看到,一对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正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即我们得到: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其实,轴对称图形在对称轴两边的部分是能够重合的,也就是全等的.利用这一性质,我们可以在轴对称图

2、形中找出对称轴,也可以在已知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时,完成整个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上一节我们探索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来作出轴对称图形或完成轴对称图形.其实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关键就在于找出一个点的对称点.由上面曾经学过的折纸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作出对称点的方法: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A,画出点A的对应点.过点A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B,延长AB至A’,使BA’=AB.那么,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已知对称轴,要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的另一部分,只要作出一些关键的点的对应点,再连结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就可以得到轴对

3、称图形的另一部分了.我们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左图中,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我们分别作出点A、E、F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A’、E’、F’4,再将这几个点连结起来就完成了整个图形{如右图}.利用这一方法,我们可以设计出精美的图案.三.例题评析例1已知△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EF是它的对称轴,B与C是一对对应点,∠B=50°,求∠BAF.解:因为△ABC是一个轴对称图形,B与C是一对对应点,所以∠C=∠B=50°(对称图形的对应角相等),同理,∠CAF=∠BAF.在△ABC中,∠C+∠B+∠BAC=180°,所以∠BAC=180°—∠C—∠B=1

4、80°—50°—50°=80°.所以∠BAF=40°.例2点P是∠AOB内部一点,试在角的两边上各找一点Q、R,使△PQR的周长最小.分析: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能使三角形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则能最短.利用轴对称进行变换,就可将三角形的周长这三条线段的和变成一条线段.解: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P’,连结P’’P’,与OA、OB交于点R、Q.则点R、Q就是所求的两点,△PQR的周长最小,等于线段P’’P’.四.习题1.画出上述图形的对称轴.2.判断:(1)点A、点B关于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对称;(2)A、B两点可以看作以直线AB为轴的轴对称图形;(3)A、B

5、两点是轴对称图形,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4)A、B两点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3.下面给出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虚线是对称轴,完成轴对称图形.44.(1)利用一条线段、一个圆、一个等边三角形设计几个轴对称图形.如右图,可以看作一副链球.(2)利用两条线段、两个圆、两个等边三角形设计几个轴对称图形.(发挥你的想像力,作出较多的美妙图形.)5.观察并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成轴对称图形的徽标(如汽车车标).6.利用一些简单的轴对称的基本图形,如线段、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设计轴对称图形的图案,并取适当的名称,以说明你设计的图案.7.用一张矩形的纸,可以折出一个正方形,如图,将灰色部

6、分折到红色部分.现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请你折出一个等边三角形.8.下列这些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将它们画出来.(不考虑颜色)五.参考答案1.图略.(注意,第二、第三个图形都不止一条对称轴)2.(1)正确;(2)正确;(3)错误;(4)正确.4(注意这个图形就是A、B两点组成的图形.)3.图略.4.图略.5.略.6.略.7.将正方形纸片ABCD对折,折痕为EF,折起BCG使C落在EF上的点C’,则△BCC’就是等边三角形.8.第一个图有两条对称轴;第二个图有四条对称轴,两条线各自所在的直线和两对对顶角的角平分线;第三个图有四条对称轴.(图略)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