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492452
大小:6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2
《一道高考题的解析探讨和透视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7卷第1期2015年1月物理教学HIYSICSTEACHIMGVol.37NO.1Jan.2015道高考题的解析探讨和透视观察朱木清(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湖北430300)摘要本文通过对2014年高考上海港中一道探究性实验题的解析探讨,联系新课改力推的学习方式变革•总结出髙考试题对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引领的五个方而。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题探究性学习文章編号1002—0748(2015)1—0068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试题(2014-上海卷29)某小组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单摆的轻质细线改为刚性重杆。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样做疗_T_===
2、成的“复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7/,"vmg>式中为由该摆决定的常量,m为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转轴到重心C的跖离。如图1(a)所示,实验时杆上不同位置打上多个小孔,将其中一个小孑L穿在光滑水平轴0上,使杆做简谐运动,测量并记录r和相应的运动周期T;然后将不同位置的孔穿在轴上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见表,并测得摆的质©m—0.50kgor/m0.450.40O.35O.30O.25O.20IT/S2.112.142.202.302.432.64(2)1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由拟合直线得到的值为(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⑶若摆的质量测量值偏大,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选填:“偏大
3、”、“偏小'或•不变”)解析探讨:(1)由T一2II人/士,整理得Tz:Vmg,4、厂9472—Ic结合图示直线知,横坐标为r2,纵坐gmg标即为T。r;(2)根据Tr一—472;,+472-ic可知47处和gIngIng4?/y的单位是相同的,故I的单位为kg.mz:直线g图屮纵轴表示;(b)图丨⑴由实验数据得出图1(b)所示的拟合宜线,的斜率愚一等,由图可知忌一3・68解得:g—47“(g下一107m/s);由图示直线得:纵截距b——n2ic1-25,则I。一0・17kg・mz。n毡+4〜z—⑶根据Tzr-42—「2Ic可知质S的测gmg量值偏大,不影响直线的斜率,故不影响重
4、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即不变。故答案为:⑴,.;(2)kgnl2;0.17;(3)不变。这道探究性实验题,源白普通物理实验。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探究可以解答题目问题。但考试过后,学生会追问:复摆的周期公式怎么來的?看似简单的摆动,共实蕴含着非常复杂的数理知识,教师需深入探讨。如图2所示,依题意,复摆的总质量为,过重心C且垂直纸面轴的转动惯量为I,重心C到转轴。的距藹为「,根据平行轴定理,则整个摆对轴0的转动惯量为_I+mr"o当摆的角位移为时,由转动定理,得:图2喀一mgn当极小时,sinO^O,上式变为d0+。==0令-0)2则血0,为二阶常系数微分方(1£程,共解为0—Ooco
5、s(0)t+a)式中Oo(0o<5。)为最大偏角——摆幅,复摆做角谐振动,周期与摆幅无关。由一挈,得周期:T一2开丁2肝/、,7r,这就是试题给出的己知条件。讨论:(1)在摆的总质量m和过重心C且垂直纸面轴的转动惯量为一定的条件下,重心C到转动轴()的茨离r不同,复摆做角谐振动的周期T不同,而r・r〜为线性关系,题目图示直线反映了这一规律。⑵对于确定的复摆,任总摆幅条件下都有+sin-。,不同于+—。,是非线性微分方程,则角位移0随时间I的变化规律不是余弦关系,复摆不是做简谐振动,而是一种非线性振动。令mJgr—*叫2,则d20+o)2Sin一o当摆幅岛极小时,周期为T——2V2兀
6、L+mr2•则任总摆幅时,周期的表达式为27c/;大摆幅条件下,周期的表达式为V£T一T[+lsinz(导)+si13.4(导)+]即T随摆幅0的变化而变化。这个结论正是2008隹高考上海卷第17题的题根。附:(2O0&上海卷.17)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0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oll+(导)],式中丁0为偏角0趋近于0,时的周期,n为常数。为了用图象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虽的物理量有;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图线,则图象门的横轴表示。图3解析:将题设关系式变为sin(普1一•厶・af}—11,知sinzf导1T为一次函数,图象)0・厶・为直线.图象横轴表示T。验证
7、该关系式,需要测虽单摆在任意摆角时的周期丁。本题答案为:T、;T。透视观察: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及其高考力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英发端——课题选择,相对其过程本身更为重要,而此时师牛总是普遍发愁。通过上述试题讨论,我们透过试题本身,可看到高考正是针对屮学师生的困惑,对其选题进行有效引领。纵观多年高考可见,这种引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重视上下物理教学衔接。上述考题就屈此类情形。还有,2007年全国大纲卷第22题利用碰撞恢复系数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