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400254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9
《彩虹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彩虹》教学设计东乡县甘坑小学黄志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猜想、验证、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培养严谨的学习科学的态度。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四、教学前准备 演示用教具:图片、六棱形圆
2、珠笔 学生用材料:喷雾器、玻璃瓶、镜子、水盆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在图片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 2、都看到了彩虹。关于彩虹,你们知道哪些和最想了解什么? (二)产生疑问 彩虹为什么在雨后天晴能出现? 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 彩虹为什么是弯弯的半圆形?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彩虹为什么过一会就不见了? (三)提出研究问题 先来猜一猜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四)探究过程 活动1: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
3、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形成的条件?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
4、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2.观察 要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3.讨论 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1)背对太阳;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4.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5.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活动2: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
5、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怎样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有什么实验可以制造的彩虹有七种颜色,那你认为这颜色藏在哪呢? 2.观察 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根据学生实验方式不同提出各种问题) 3.讨论:实验包括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4.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6、,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5.汇报:学生汇报发现。 (七)拓展: 除了实验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来研究彩虹呢? 六、板书: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这几个特点: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2.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是科学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用多媒体去设疑,激起了孩子们对彩虹怎样形成的探究,以及想自己制造彩虹的急切欲望。 2.
7、当学生有了对彩虹形成条件的猜想,以及想制造彩虹的探究欲望时,要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室外再现彩虹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生成者。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和学习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科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