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300167
大小:46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2-03
《吆喝第二课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课时深层阅读(一)文本探究1、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么?早晨:大米粥、油炸果的、卖青菜、卖花儿的、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重点是写晚上: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四季:蛤蟆骨朵儿、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糖葫芦、烤白薯……2、吆喝的具体方法有哪些?音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①方法: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夸张手法:具有戏剧性:告诉制作过程:葫芦儿——冰塔儿。小玩艺儿赛活的。就剩两挂啦。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有的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有的忽高忽
2、低,如卖荷叶糕的,“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还有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合辙押韵的:如“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还有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②音韵节奏:3、这些吆喝,吆喝出了老北京人什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吆喝出了老北京人的幽默、智慧、情趣,还有他们的
3、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是老北京人过去生活的缩影,更是一道靓丽的传统文化风景线。4、请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除了表达对老北京吆喝的愉悦与怀念之外,还有什么感触?“还剩”二字,说明很多的吆喝已在现代都市的滚滚红尘中淹没,只剩下一种吆喝还在孤独地回响,表现作者对逝去的叫卖艺术(以及与它相关的生活)的无限惋惜与深沉的隐痛。“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一句,只不过是故作轻松或是安慰语罢了。抓住大显身手的机会哦冰糖葫芦卖花硬面饽饽烤白薯卖金鱼卖西瓜5、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6、五人一组,无规律地
4、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二)语言赏析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①运用轻声:吆喝②有儿化音:词儿、皮儿、馅儿③方言词语:饽饽、蛤蟆骨朵儿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①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
5、,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②“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③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吆喝内容——口头广告声调——幽默调侃节奏——合辙押韵轻声、儿化、方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