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

ID:49298309

大小:2.3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2-03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_第1页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_第2页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_第3页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_第4页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教材研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地理科学1001班葛延妍说教法说课内容说地理教材说学法说教学过程12345说板书设计一、说地理教材本章节共分成三部分,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引入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是理解大气水平运动、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及锋面系统的理论基础,可以说如果不能理解热力环流,第二单元的学习将面临巨大的困难。本节课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是学生学习和将来走上社会必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可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二、说学法1、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

2、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同时又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即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通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亲身经历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2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它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前提,也是解释诸如温室效应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基础。教学难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教学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物理学知识,学习障碍多。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作用的关系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些概念容易混淆。三、说教法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问题引导式教学,灵活运用归纳法、读图分析法、理解记忆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日常生活接触比较多,可让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并演示教材中的实验,帮学生理解抽象的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

4、备,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边读图边分析;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建立新知。四、说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四个阶段:课程导入、系列问题探究、归纳形成新知、活动调节扩展。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基本规律,各内容模块按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活动、教师辅助的思路进行。具体安排如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大家在夏季有没有经常感觉到白天和晚上的风向发生较大的变化?白天一般吹什么风,晚上吹什么风?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5、:在我们沿海夏季的白天一般吹的是偏南风,晚上一般吹的是偏北风,风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风向在每天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在我们地理学上称做海陆风,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白天和晚上的风向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学了今天的热力环流,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上界地面辐射(长波)地面吸收增温大气吸收增温反射吸收太阳辐射(短波)太阳辐射:根本热源地面辐射:直接热源地面(吸收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短波)(1)吸收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2)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3

6、)散射作用: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上界地面辐射(长波)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增温大气吸收增温反射吸收2、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短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现象一: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度稍高些现象二: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现象三:农业上人造烟幕以预防寒潮、霜冻地球大气的存在减小了地表气温日较差,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3、热力环流高气压低气压低气压高气压高气压低气压BAC冷却冷却受热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太阳辐射(能量最初来源)地面冷热不

7、均(根本原因)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空气水平运动注意:1、气温高低与气压高低的关系;2、近地面层与高空层气压的不同;3、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的关系;4、等压面的弯曲方向。高压低压低压高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海陆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郊区热力环流——城市风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

8、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