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

ID:49188107

大小:14.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_第4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摘要:中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推进这场变革的关键在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氛围,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关键词:创新意识;激发兴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在小学数学中体现创新教育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和探索一、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

2、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好奇本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引入时,我常常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积极探究意识的产生,收到明显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后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有一天,猴王给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就把第二块平均切成8块,分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他抢着说:“我要

3、3块,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分给猴丙3块。故事讲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甲分得多,有的说猴乙分得多,有的说3只猴子分得一样多。到底那只猴子分得多呢?我拿出教具(3块大小一样的饼)演示猴子分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3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这时又说:“聪明的猴子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营造出学生主动探究矛盾解决的氛围,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意识。一、优化个性发展得氛围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创新是以人的创造活动为基础的,创造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如果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就会有碍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性所追求的不是群体思维的趣向,而是个体思维的求异。因此我们在鼓励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要依照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自由的思维空间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没有按照教学常规,将平行四边形转化呈长方形,通过比较两者的长和宽、宽和高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给学生一个长方形,一把剪刀,让他们只剪一刀

5、,将其剪成两部分,拼成一个自己学过的图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积极动手,大胆实践,剪拼出了各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并且得出了不管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其面积和原来的图形的面积都是相同的。再请学生从拼成的三种平行四边形中任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重新剪拼,并和原来的长方形比较,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样学生不仅通过时间和讨论,自然而然地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且为后面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埋下伏笔。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二)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

6、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发展学生兴趣,强化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精心设计课尾,利用课尾教学活动,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例如: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课铃声快要响了,教师没有按部就班的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40名学生,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开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在走出教室。你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约数”、“几是几的倍数

7、”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游戏开始了,先出是一张数字卡片2,学号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学号是4的同学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等。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一句话,得到在作学生认可后,高兴的离开了教室。教师分别又出示卡片3、5,学号是3、5的倍数离开了教室。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都不是老是拿出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那个数,大家就可

8、以一起走了?”学生积极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此教学过程,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其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