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ID:46028856

大小:55.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1页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2页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3页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落实在教学的始终。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话。就小学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

2、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我有一些认识:一、激发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一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学生具有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的求知欲强,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喜欢研究新问题发现新规律。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对新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通过眼、耳、手、口、脑多种器官共

3、同协调活动,让学生单项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心理特点,从而形成了广泛的信息通道,使其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同时,在学习当着重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二者相互交替的学习、练习和运用,使学生的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相互调节,学习情绪高涨,气氛活跃,寓学于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我采用线段、图像、实物(自制教具)等直观形象教学。如,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在教学“34+28”时,我按以下步骤:(

4、1)动手操作小棒练习,学生摆小棒;(2)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28根小棒,并注意整捆和整捆对齐,单根和单根对齐;(3)启发学生,先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有12根小棒,把10根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这时还剩2根小棒。教学中由教师讲,再由学生跟着摆,小棒算式对照,使学生理解笔算竖式和计算法则,最后通过计算强化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由实物操作一一揭示算理一一巩固练习,促进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容易接受。二、启迪创造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基础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

5、样,才能使学生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进而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往一个杯子里倒了3小瓶水,连瓶重160克,往这个杯子里倒16小瓶水,连瓶重810克,请问一小瓶水多少克?杯子重多少克?”那么,这道题一拿上很多学生就懵了,应为没见过,而且给的信息感觉都与解题关联不大。那么实际上我们分析以后,可以看到,前后两杯水有差别的只是倒的瓶数不同,更具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列出数量关系:第二杯的重量-第一杯的重量=二者相差的瓶数X每瓶的重量能理清上面的数量关系,我们的学生

6、就能明白,等号前面的式子我们可以把杯子的重量消掉,算出来的是多出来几瓶水的重量。再除以瓶数,可以轻而易举算出每瓶水有多重。再根据每瓶水的重量求出杯子的重量总重量-瓶数X瓶水重=杯子的重量至此两个问题都解答出来了。然后在针对此类题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使学生对知道水重求杯重,以及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为灵活解题打下了基础。三、发挥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抽象、隐蔽、

7、条件变化等特点,我既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有创见地解答问题。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例如:解应用题(1)学生通过读题找寻数学条件,一一列出。(2)学生通过分析、观察问题到底要求什么?(3)再从前面已知的数量关系中找到我们需要用的数学信息,构成数量关系式。(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带入数字,独立动脑列出算式并仔细解题(5)教师在旁指导,引出需要找寻的条件,辅助学生解题让学生尝试

8、计算,然后对教师解题思路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此类型试题。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