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22604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9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说课稿下伍旗镇第二小学张建立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的说课内容包括六部分。首先,我说一下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声音产生的本质,本节课是学生认识声音最基础的内容,也是今后学习声音的必要知识储备。2.教材处理。本节内容用一课时完成。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我进行了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在上科学课的过程中知道了怎样与同学分组合作以及在做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
2、项,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实验分析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的逐步指导。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学生生活经验得以丰富,能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对生活中的声音做出自己的解释。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以上就是我确定的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声音
3、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课前,我准备了如下教具:皮筋、水槽、鼓、钢尺、音叉。在教学过程中我才去如下的教法和学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所以我将适当引导学生,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获取新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探究活动中进行组内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加强了各小组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后,结果《科学课程标准》我对
4、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动动脑筋,交流想法。想一想:如何使物体发出声音?做一做:怎样做物体发出了声音?怎样做物体没有发出声音?说一说: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物体却发出了声音。(三)小组实验,探究新知。分组实验,每组两个实验。水槽实验和皮筋实验。实验完成后小组交流经验:击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系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
5、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四)思维拓展,学以致用。出示三个问题,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解决。1、集体发生。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2、观察生活中的发声现象。3、消除噪音的好办法。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这是我根据我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板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才能发出一、物体声音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物体发出了声音。观察二、听声音物体结果:发出声音时,物体在振动。结论: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