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117175
大小:9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8
《安徽化学优质课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安徽化学优质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和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一、价值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探究铁的化合物性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初步建构起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核心思想,并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是已初步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但缺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现有的能力状况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认识铁
2、的化合物的性质,初步掌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初步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初步建构起分类观,转化观等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核心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善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化学学科的魅力。 学生的学习目标 1、能写出Fe2+、Fe3+之间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2、能说明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3、能用物理、化学方法检验Fe2+、Fe3+。 教学重点 1、探究物质性质
3、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2、Fe2+、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整体设计理念由实验探究为主线,全新展示科学探究过程。 六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实物展示并结合图片介绍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和危害,提出合理补铁的必要性。 由几种常见的补铁药品的名称,引出铁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有两种。 设计意图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明确探究任务。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铁的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但是作为高一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方法还是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并不具备直接开展探
4、究性实验的能力,因此,需要老师帮助他们建构探究基础。 环节三,构建探究基础。 设计二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 1、观察Fe2+、Fe3+的颜色。 2、引导学生依据元素化合价进行分类。 3、依据化合价预测Fe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 并且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我们以FeCl2,FeCl3为载体来探究他们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通过活动一,学生获得了在知识,方法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活动二配制活动中需要用的FeCl2溶液。 设计意图有三个 1、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 2、明确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掌握规范的
5、实验操作。 在配制FeCl2溶液的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浅绿色晶体加入蒸馏水得到浅黄色的溶液,产生认知冲突,利用学生在活动一中所获取的感性认识即Fe2+和Fe3+的颜色,预测出Fe2+被氧化成Fe3+。 接下来,在设计环节中引入Fe3+的科学检验方法滴加KS溶液显红色。 通过老师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得出结论Fe2+被氧化成Fe3+,Fe2+表现还原性。 通过以上分析,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观察、预测、设计,实验等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功配制FeCl2溶液。 学生通过观察化合价的变化,预测出Fe3+具有氧化性。 设计实验方案,加入还原剂Fe粉,实现Fe3+到
6、Fe2+的转化。 引入Fe2+的科学检验方法先滴加KS溶液不变色,再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最后老师演示实验操作,得出结论Fe3+和Fe粉反应生成Fe2+,Fe3+表示氧化性。 至此,学生不仅进一步掌握了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同时还明确了探究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方法。 学生收获了 1、知识支持了解Fe2+、Fe3+的检验方法。 2、技能支持明确探究实验中的规范操作。 3、方法支持明确探究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为学生下一步自主探究作好了知识,技能、方法等多方面的铺垫,同时,也为本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环节四自主探究实验。 设计两个活动。 活动一,学
7、生设计方案,汇报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活动二,学生分组开展探究实验。 我设计成了开放的探究实验活动,各小组从方案中挑选本组最感兴趣的方案开展探究实验。 在实验前,老师还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我们探究的性质、我们设计的方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得出的结论,这四个方面进行成果汇报。 接下来的课堂就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技能开展自主实验探究,老师所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