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心得范文.doc

备课心得范文.doc

ID:49074715

大小:67.7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8

备课心得范文.doc_第1页
备课心得范文.doc_第2页
备课心得范文.doc_第3页
备课心得范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备课心得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备课心得范文  为爱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诠释——《七颗钻石》备课笔记含山中学姜梅寒《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  “初步了解联想、想象和夸张的作用”是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作为一篇童话,丰富的想象是必备要素,学生经过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对这一点也并不陌生,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没有打算把“想象”作为教学重点。  本单元还有一篇著名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为精读课文,之前也已经学习过了,关于童话这种文体也介绍得很多。  那么,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节课我要

2、以什么来作为教学目标呢?毫无头绪。  作为一个高中教师,第一次接触初中教材,于是做了一些与文本有关的资料收集,并且和工作室的同仁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有了一下一些思考。  首先,这篇课文还出现在人教版的小学三年级的教材中,很多三年级的教案都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而现在苏教版把它收录在七年级的教材中,如果在七年级还像三年级那样去教授这篇童话,我觉得是不合适的。  其次,这篇童话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不仅是著名的大文豪,还有着丰富而复杂的思想,这些思想统称为“托

3、尔斯泰主义”。  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尤其是《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都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复杂的思想。  关于《七颗钻石》,大家公认是能体现“爱的神奇力量”的一个童话,那么我可不可以用“托尔斯泰主义”中关于爱的内容来解读这个童话呢?我决定以此来作为突破口。  “托尔斯泰主义”的第一个关键词是“道德的自我完善”。  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  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

4、自己。  第二个关键词是“不以暴力抗恶”,这个其实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  第三个关键词是“博爱”,在《复活》中,“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  托尔斯泰认为,那些宽恕别人的人可以给世界带来更多更无私的爱,可以挽留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爱。  《七颗钻石》中水罐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变化,都是女儿对母亲的爱促成的。  当女儿在艰难的环境中去找水,找到水后又一心想着母亲往家里跑的时候,她完全忘了自己,为了母亲全心全意地付出。  这种道德上的自我完

5、善,在这篇童话里,我觉得可以解读为“付出”。  第三次变化,是小姑娘被一条狗绊倒后,不仅没有责怪这条狗,反而把自己都舍不得喝的珍贵的水给小狗喝。  这不就是托尔斯泰倡导的“不以暴力抗恶”吗,这不就是对曾经伤害自己的“狗”的一种“宽恕”吗。  于是,我把这一次的“爱”解读为“宽恕”。  第四次和第五次变化,母亲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把水让给女儿,女儿也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把水让给过路人。  前一次的牺牲还可以用母爱的伟大来解释,后一次的牺牲完全就是“托尔斯泰主义”提倡的人的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爱”的最高境界。  这样,通过这五次变化,我们就

6、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关于“爱”的三个内涵——付出、宽恕、牺牲。  这三个内涵在境界上是不断提高的,价值是不断增加的,这从水罐一次比一次变得更有价值也能看出来。  最后,进入到“爱”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托尔斯泰主义”中所说的“博爱”,也就是无私的爱,是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理解与友爱。  第五次变化从水罐里不仅跳出了钻石,还涌出了水流,这对遭受干旱之苦的人们来说显得尤为珍贵,可以想象世界因为爱而充满希望,植物欣欣向荣,人和动物恢复生机。  所以,爱可以改变世界,可以带来希望,而这就是人们付出爱之后的回报,也就是爱的意义。  这

7、样围绕“爱”来解读这个童话,可以分三个层次,分别是爱的内涵、爱的境界和爱的意义。  这篇童话完全可以看做是托尔斯泰用来诠释爱的一个载体,他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孩子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做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要做一个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人,只要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会有全人类的幸福。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定义为,引导学生领会童话的深刻寓意,尤其是要联系生活,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内容仅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