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56684
大小:23.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2-27
《10螳螂捕蝉第(2)课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螳螂捕蝉第(2)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2.借助故事,体悟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活动方案】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调整与改进活动一:解读故事因果。1.仔细朗读课文第一段和第十二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写了什么?2.讨论交流:你先后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吴王?3.全班展示。活动二:感悟故事主体。1.自由朗读2——11自然段。思考:少年如何吸引吴王听他讲故事的呢?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它们“眼前的利益”、“隐伏着的祸患”分别是什么呢?合作完成表格
2、。对象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3.展示并质疑。活动三:品悟故事的情感。1.读故事,画出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少年说话时的语气的词!2.交流:为什么其他人的话吴王没有听,而少年的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呢?3.汇报展示。【检测反馈】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事情是这样的……”你知道吴王会怎么和大家说吗?把故事写完吧!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
3、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二、解读故事《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是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听了少年讲的故事,吴王的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请找出吴王的两句话来说明。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竟有这么大的说服力,能让一言九鼎的国君改变主意?完成表格交流。三、感悟少年形象吴王攻打楚国可能会带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不堪设想的后果,大臣们和少年都看出来了,都进行了劝阻,但前者没有成功,而后者却如愿以偿。再读故事,圈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及语气。少年侍卫的劝与大臣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
4、”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智劝、巧劝。四、总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那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呢?(生交流)师小结:①寓意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身后的祸患。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②少年的巧劝让我们懂得劝说的艺术,有时候和风细雨式的委婉劝说更容易让别人接受。③从吴王身上我们知道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多权衡利弊,更要有知错能改的勇气。五、检测反馈:小练笔。【教后反思】备课组长
5、(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