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049374
大小:1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论语》[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孔子“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安无倾”的政治思想和用仁义教化使“远人”归服的主张。2.理解课文列出的9个词语意义;归纳4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种句式:表委婉语气的“无乃……与”和表示反问语气的“何(以)……为”。3.了解《论语》语录体散文的特点及本文在谈话中的层次;引用成语,运用比喻,增强说服力的特点。[学习重点]:1.理清课文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熟读、背诵全文。2.通过孔子的言论分析理解孔子政治主张的出发点,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3.积累文
2、言文语言材料,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感。研读步骤:1.试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初步感知课文大意。2.结合课文注释,自译全文,有疑问的词语做好记号,通过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自己解惑。3.理清文章思路、层次,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分层背诵。熟悉文言常用句式,培养语感。4.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中心,分析孔子言论,理解孔子的政治观点。5.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语文课外读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了解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一面。[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导入:1.本文出自《论语》,《论语》主要是孔门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
3、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让我们同孔子见见面(出示孔子肖像图)。传说孔子身材矮小,面目丑陋,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并创立了儒家学派。2.瞻仰了先圣的面容,接下来让我们从《季氏将伐颛臾》中领略一下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二、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句读。三、疏通词句1.学生自读课文,翻译1-2节;2.讨论归纳重点字词:四、分析课文。1.季氏将伐颛臾这一句话交代了谈话的政治背景:季氏将要讨伐颛臾。春秋时鲁国有一著名的历史事件,称为“三桓犯上”。鲁庄公有弟三人:庆父、叔牙、季友,因为都是
4、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渐渐强大,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季孙氏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2.第一句话交代冉有和季路作为季氏的家臣,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有事于”:对……采取军事行动。3.对于这一消息,孔子的反应是什么?明确:“求!无乃尔是过与(板书)?”(冉求,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孔子对二人是当面呵斥,说明孔子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批评完后,孔子又阐明了三点不赞成的理由(板书):先王封国不可伐邦域之中不必伐社稷之臣不当伐4.针对孔子的批评
5、,冉有自我辩解:“夫子欲之(板书),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我们那主公要攻打它,我们两人都不主张这样做呀!)孔子当即给予反驳。首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声)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意即: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同是在《论语》里,孔子曾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在这里则说的是“在其位,谋其政”。任一份职就要尽一份力;拿一份钱做一份事嘛。即使用我们今天并不那么先进的话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那“钟”也得撞得响啊!接下来,“一个盲人在走路,倘是临
6、危而不抱持,跌倒而不搀扶,还用辅助者干什么呢?”接着孔子又打了一个比方:“老虎犀牛从栏中逃出,珍贵的玉器在柜里损坏了,这是谁的过失呢?”同学们说谁的过失?明确:管理者的过失。5.由于孔子的批评抓住了要害,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所以,他们只好实话实说,亮出自己的观点:“不是我们存心要消灭那颛臾,而是因为它日渐强大,又靠近费,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现在不消灭他,今后必将成为季氏的大患啊!”由此可见,冉有和季路实际上是参与了季氏的军事谋划的。不料这一说,又正好暴露出自己的一个大问题。孔子一针见血,马上批评他说:“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
7、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谎言来搪塞的态度。”(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谈;辞,托辞、辩解之辞)因为在孔子看来,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这正如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却说成是要搞“大东亚共荣圈”一样。总之是心里明明想的是一样,口里却装模作样地说成是另一样,活脱脱的“伪君子”形象。6.批评了他们,孔子觉得作为老师还得给他们讲讲道理。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议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则安之。”(翻译)这是孔子的正面阐述,实际上说的是均贫富、讲稳定、求发展的治国
8、方略,既包括内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又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的贫富思想。他的这种思想当然不同于共产主义,而具有平均主义色彩。因为他“不患贫”,而共产主义却要消灭“贫穷”。当然,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思想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成为后世不少农民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