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715175
大小:23.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8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季氏将伐颛臾教案[语文常识]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撰而成,是研究儒家思想的一部主要著作。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3本文属对话形式的驳论小文。[课文结构分析]一写孔子听到季氏将伐颛臾时的答话,说明为什么不应该伐颛臾。反对伐颛臾的理由有三:1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伐。2对鲁国不构成威胁,不必伐。3按君臣关系,应该上下和睦,臣不叛君,就不应该随意攻伐。二
2、写孔子听到冉有推卸责任的话后所作的回答,主要论证冉有季路对季氏伐颛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驳斥什么观点?冉有推卸责任1分三个层次:¬引用古人的话说明为人臣要尽责用盲人的搀扶人为喻,说明不能阻止季氏伐颛臾就是没有尽到臣子的责分。®用虎兕、龟玉作比喻,说明无论是季氏行凶还是颛臾被伐,都是冉有、季路的责任。三写孔子听到冉有为季氏伐颛臾一事作辩护时的回答。阐发了自己文教德化的主张。1批评冉有不该文过饰非。2正面阐明治国治家要以“均、和、安”为贵,对待邻邦要用文教德化使其亲服的道理。3指出季氏发颛臾的要害。[思考题]1治国以礼,为政以德。2季氏把持鲁
3、国国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吞并颛臾,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酝酿了伐颛臾这件事。孔子反对伐颛臾,理由有三:¬有一定的政治地位,不能伐。对鲁国不构成威胁,不必伐。®按君臣关系,应该上下和睦,臣不叛君,就不应该随意攻伐。3前一句喻季氏伐颛臾,后一句喻颛臾在鲁国境内被伐,这是这两句话各自蕴涵的喻义,这重喻义说明了孔子对季氏发动不义战争的谴责;冉有、季路象虎兕、龟玉的看管人一样,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是这两句话所共同蕴涵的喻义,这重喻义体现了孔子对学生的批评。4¬不应该攻打颛臾,不应该推卸责任,®治国以礼,为政以德。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4、……”(提示第三段)6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也叫萧墙之祸。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这个地方,即使不大满意,也就只好安下来再吧。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支离破碎,不堪收拾。开匣出虎----比喻放纵坏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