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8100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伶官传序》教案 授课人:刘万俊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情感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二、教学重点 :理解并积累重要文言实词。 教学难点 :本文是史论
2、,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发、讨论法、探究引申法,课前布置预习,梳理文言知识,翻译课文,出卷:文言知识课课清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诵读,感悟全文 2、就文章疑难字词质疑,疏通文意 3、讨论文章阅读要点:如何以正反对比手法,写后唐之兴废。教学过程 一、导入1、新课导入,引出文章论题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
3、且偷生。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人不知己者如是,真是可悲可叹,那么今天我们就由此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2、作者、背景简介。(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3、解题 :“伶”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传记。“序”序言,一种文体。二、复习检测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1、学生质疑 ,生——生,师——生互
4、动,梳理解决文言知识点2、同桌交换课课清卷子,答题人快速答题,出题人快速判卷,答题人出题人交流3、课后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三、整体感知 采用诵读法,1、 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1)、读出重音,体现出着重强调的意义来。 比如首段的“岂非人事哉”一句和“得、失”二字,通过重读,就可暗示出作者的观点,即认为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同时传递出立论的根据就是庄宗得失天下的对比。 2)、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 例如:“方其”领起的5个分句要一气贯通,读出声势,表现出庄宗不可一世的气概。 3)、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
5、“天命”与“人事”是一重对比;“可谓壮哉!”与“何其衰也!”是一重对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比;“方其盛也”与“及其衰也”仍是对比。几组对比,读起来都宜先轻后重 ,把着重点放在后边,低昂反复,先扬后抑,感慨淋漓,发人深思。 4)、读出语气,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 例如开篇“呜呼” 一语,叹惋之情十足,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总的感情基调。再如“可以知之矣” 和“自然之理也” ,都应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去读,要读得从容缓慢 ,给人不容置疑的感觉。 2、、学生诵读。先散读,同小组互相听读点评,再齐读。三、小组活动,研讨本文严谨的
6、思维线索。(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发言,师生点评,小结)1、 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2、 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3、 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4、 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5、 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 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
7、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7、 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8、 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9、 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四、课堂延伸: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2、总结:古人
8、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五、课后作业:1、归纳整理:本课文言知识点2、课下练笔:同学们都熟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