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

ID:48973911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_第1页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_第2页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151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于小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师于小豹单位亳州十二中学课题名称15.1轴对称图形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直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想象力丰富,正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前面又学习了镶嵌、平移和全等三角形,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

2、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称点.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②经历探索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情感与态度: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感受大自然平衡和谐的对称美,体会轴对称的丰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问题1:欣赏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鼓励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概括它们的特征。)问题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请互相交流。教师引导:“对称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它还有许多

3、其他作用呢?例如,飞机的对称,能让它在飞行中保持平衡,桥梁的对称,能使它受力平衡,更坚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的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就此引出课题——轴对称。(二)概念应用结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别下列各图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轴对称图判别它有几条对称轴。(三)知识联系课件展示“合作学习”内容穿插“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最后得出结论: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四)知识应用1.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已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一个点的对称点。(五)小练习展示几何中常见的几个图形差别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有几条

4、对称轴。(六)知识拓展指出轴对称图形在数字,英语字母,汉字中的应用。小结本课:谈谈本节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5.1轴对称图形作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定义:找对称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业或预习作业布置:P120练习题第1,2题。自我评价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本节课一开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观察下列图片,你有何发现”。通过观察所展示的15张图片,感受轴对称的美,轴对称的广泛应用。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所展示图片有桥梁、建筑、剪纸、脸谱等,美观大方,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联系新旧知识,灵活应用。利

5、用合作学习探究轴对称所具有的性质:“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并要求学生利用上章所学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从数学理论角度加以证明。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书写证明的过程,以此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和全等的知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能够得出证明,过程详细,理由充分。三、适当的练习,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练习是学习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思考空间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少学生练习的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练习的实效。例如:在

6、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找图形、数字、汉字、英文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对称轴有横方向上的,也有竖直方向上的,且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不止一条。当然本节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节知识比较简单,没有设置有一定技巧的练习题目,课堂教学中没能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总之还是在课堂中没能放得开,没完全把学生的手和嘴调动起来,希望以后我能在教学中多多的解放自己,应该把课堂留给学生。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图案以及动画演示,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轻松掌握了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两个概念,经过

7、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环节,对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更深的理解和总结,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突出了新课标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学生的感受和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评议一单位:亳州十二中学姓名:丁传宇日期:201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