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设计方案.doc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

ID:48963275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_第1页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_第2页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_第3页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平面镜》设计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2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本课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中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应用。本课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让

2、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总结规律,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不多,但是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做到在“学中乐”、在“玩中学”从原有的被动接受的模式中走出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

3、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光学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4、,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本节课中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魔术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是左右相反的像时,让学生将平面镜放在面前,观察当自己闭上左眼时,镜中的像是闭上右眼,从而更加直观和深刻地体会平面镜成像是左右相反的像。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时,也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并寻找其中的规律。即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

5、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如,本节课中在探究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时,首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当学生把另一个替代物与像完全重合时,再启发学生通过数学上的“等量代换”来推理和分析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司空见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兴趣。本课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魔术表演的形式来激

6、发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2、在介绍平面镜成虚象时,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大胆的将一凸透镜成像的情景展现给学生。这里用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所成的像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光屏能接受的实象(仅介绍);另一种是人眼能看到但光屏无法接受的像是虚象。(这样就很自然,而不唐突)3、“探究过程不仅是实验活动,更是思维的活动”。当学生找到像的位置后及时启发学生通过物理的比较和数学的等量代换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替代物和像完全重合,不仅找到了像的位置,而且还确定了像的大小。4、在研究平面镜成的是左右相反的像时,让学生

7、自主设计小实验来验证;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采用方格纸更加便于学生的探究。并且在研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后,还通过了一系列小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成轴对称。5、接着再解密魔箱,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做到课堂首尾呼应。6、让学生上台利用平面镜“找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很自然的过度到古代的“潜望术”和现代的潜望镜。让学生对刚才同学们的这一活动原来还有如此重要的应用,深深体会“生活、物理、社会”的紧密联系。7、最后,通过两个高约为1.8米互成角度的平面镜的已不同的夹角可成多个像甚至当人站在凹进处时,

8、感觉人的一部分凭空消失了的神奇成像情况,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留下问题悬念,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生活中的实例和器材、多媒体课件、教材中的图片情景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1、组员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