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

ID:48954272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上传者:U-2437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素质的现状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这也给初中老师带来了不少难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后进生面大,尖子生少,学生普遍缺乏自觉性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学习信心不足,从而产生消极畏难的不良情绪。学习数学不投入,上课不专心,课外不积极预复习,作业应付或抄袭,被动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农村初中优秀的小学毕业生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趋势扩大,使很多学生逐步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心态。以我校今年七年级秋季招生为例:全镇共有小学毕业生325名,实际升入初中的只有295名,流失的30名小学毕业生中,除了个别随父母去外地就学外,绝大多数选择了入城就学,而这些入城就学的学生,大多是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另外,从我校新生入学摸底测试中,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出七年级新生的整体数学素质。704班新生数学摸底测试各分数段统计(满分120分):102~12096~10172~9536~7136以下最高分最低分01211261016    二、面对农村初中的这种情况,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   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代数式》一课的学习中,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  1. 让学生列代数式: (1)2a、b表示长方形的长与宽,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 (2)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正方形的周长是          ; (3)x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 (4)某商场国庆七折优惠销售,则定价y元的物品售价是       。  2. 让学生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  3. 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运算特征?(揭示各例的共同特点是含有“乘法”运算,表示“积”。)  4.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单项式的概念。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要求起点低,步子缓,层层落实,各个突破。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失误,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失误”的过程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理效应。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学习时,我首先出示下列两个方程:    (1).1-1/2x=1/3x;     (2)1-(x-1)/2=(x-3)/4  。    在学生做完方程(1)后,我要求学生把未知数的系数转化成整数,再解方程。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在方程两边同乘以6。我在鼓励学生做一做时,又叫一位中等偏下的同学上台板演,固然,这位同学漏乘了“1”,他发现自己的答案与原先的不一样,知道自己已经解错了。我就要求全体中等生寻找错因。这位同学在大家的启发下,也及时纠正了错误。    有了这一次的解疑,我又让学生动手做(2)题,并叫一位中等偏上的同学上台板演。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位同学虽然没有漏乘“1”,但又产生了新的错误:去分母,得:4-2x-1=x-3。忘了添括号!我叫了一位优等生上台讲解,再经过我耐心的剖析,在解方程(3)时,正确率达到了87%。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农村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冷落中下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从704班这次期中测试中,也可以看出分层训练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704班期中测试各分数段统计(满分120分):102~12096~10172~9536~7136以下最高分最低分1441412212029   (4)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方法创新、习惯形成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    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充满自信,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有利于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着力探究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