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

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

ID:48949113

大小:35.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_第1页
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_第2页
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海底世界教案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底世界》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波涛澎湃、依然、窃窃私语”的意思。2、学习课文内容,感知海底世界的奇异。3、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秘密的兴趣,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内容,感知海底世界的奇异,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海底景色的奇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韪。1、同学们,还记得在第7课里,孩子们坐在沙滩上,看着大船出航,心里想着什么吗?请翻开书,我们一起回顾一下。2、同学们,想探索大海的奥秘,想知道深深的海底到底有些什么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世界,来一次奇妙的海底旅行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

2、、初读课文。1、翻开书第38页,按要求自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1)同座位之间互相检查。(2)在检查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字最容易读错?教师相机正音(3)开火车读词语。(4)相机理解“波涛澎湃”、“窃窃私语”。3、生字回文,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再次轻声自读课文。(2)指名回答自读要求。4、同学们,你们找到的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全文,而且还回答了课文中的一个问题,是哪个问题呢?既有问题,又有回答,原来这个句子是个——?(设问句)这个设问句很有趣,问题在开头,回答却在结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没问句吧!5、什么叫“奇异”,你是怎么理解的?课文的哪

3、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呢?快速地默读课文,找找看。三、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PAGE11、指名读第2自然段。2、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景色奇异的?3、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第4句。(1)在这一句里,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奇异呢?(黑暗、光点、闪烁的星星、发光器官……)(2)你能把你感受到的奇异读出来吗?(3)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海底“奇异”的景色写得这么生动呢?(比喻)(4)再读。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也采用比喻的方法,一定会把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第1句。(1)“依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吗?对于海底的宁静,你是怎么理

4、解的?海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依然”很宁静呢?(波涛澎湃)(2)你能读出这种巨大的对比吗?(3)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告诉我们吗?第3句。(1)“最强烈的阳光”是什么时候的阳光,身为武汉人,说说你的体会。(2)即便是这样强烈的阳光,也射不到海底,而且——(水越深光越暗)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3)海太深了,阳光对海底完全没有影响,形成了上亮下暗的奇异景象。4、通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初步领略了海底的景色奇异,让我们一起把感受到的奇异读出来吧!齐读2段。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深深的海底是那么宁静

5、,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的?2、海底都有些什么声音?3、我听到的这些声音和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比较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4、这些声音真有趣呀,这样的声音还有吗?你怎么知道的?你能想象一下,海底还有哪些声音吗?5、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声音?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原来海底的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PAGE1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海底的声音可真多呀!真有趣呀,我们一起来读出海底声音的多而有趣好吗?五、课堂小结。这40分钟的旅行真是不虚此行呀!我们不仅欣赏了海底奇异的景色,还听到了海底奇异的声音,相信在下节课里,我们还会有更多惊

6、人的发现!板书设计:8、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波涛澎湃宁静黑暗闪烁窃窃私语教学反思:《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由于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所以上课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在丰富的世界。”明确课文要说明的两个重点,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整体了解,然后再抓住重点段进行深入学习。其中第2自然段,我主要抓住黑暗中有光亮,和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来展开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自读

7、自悟,找出让自己感受到奇异的句子,然后在这个句中找出最能体现奇异的词语进行品读、想象,然后通过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奇异。刚开始学生的朗读还不尽如人意,在我的指导下,有了一定的进步。由于指导太细致,重复,不舍得放手,结果就是本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只完成了第1、2自然段的教学,没有时间进行第3自然段的教学。我觉得孙主任讲得很好,学习应从篇→段→词,但也不应过于细致,相似句子的学习,应重点讲其中一句。其余则由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时间就不会不够用了,这样也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PAGE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