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947319
大小:3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2-26
《《黄山奇松》说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山奇松》说课稿代红萍教材分析:本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学生分析: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由于我们班的学生知识面窄,学生视野不够
2、开阔,没有去过黄山,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因此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特别是要多指导平时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使他们也能感悟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理念与思路:《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教学中我坚持“
3、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8的教育理念,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新课程环境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
4、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⑵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2、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培养创造精神。二、说教学策略8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
5、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导入课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我分四个板块来说,下面我分别来说:板块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我用徐霞客的诗导入课文,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黄山,板书“黄山”,接着图片展示“黄山四绝”,引导学生说出人们情有独钟的是什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在作者的带领下来领略黄山的奇松吧,板书
6、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围绕课题质疑。梳理归纳学生质疑的问题: 黄山奇松奇在哪里?这样导入课题,质疑课题,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怀着好奇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小组学习,我出示了三个问题:(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8)表示出来。(3)、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2、引领学生品味三大明松的神奇魅力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
7、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3.提出主话题二: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的回答有的是从到处,有的是从千姿百态,有的是从省略号。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松的奇美。板块三:课外拓展,积累知识1. 让学生试着续写省略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
8、力。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