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ppt

《放言五首》.ppt

ID:48943450

大小:57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28

《放言五首》.ppt_第1页
《放言五首》.ppt_第2页
《放言五首》.ppt_第3页
《放言五首》.ppt_第4页
《放言五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言五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居易诗二首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诗歌朗读写作背景: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诗歌注释: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诀:判定。狐疑:犹豫不决,

2、俗说狐性多疑。真玉烧三日不热。枕、樟木生长七年后才能区别。向使:假使、假如。复:又。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赠一法为其排解忧烦。表明此“一法”是作者久藏心中之物,也说明了彼此间诚挚的情谊。又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设置悬念,体现方法简单易行。赠诗歌分析首联:这“一法”是什么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说明是怎样的“一法”。未直接说出,却令人有所悟。说明此“方法”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则形象地表明还需要一定的方式。诗歌分析颔联:“三日”与“七年”:“烧”与“辨”:正面举例说明说明方法

3、很简单:让时间去考验。《淮南子·淑真》:钟山之玉用炉烧三天而色泽不变。《史记·司马相如传》: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诗歌分析颈联:反面说明方法指出识别人事的真伪尤其需要时间的考验。说明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举出历史上两个事例,说明此“一法”的灵验。周公:周成王的叔父,周武王的弟弟。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流言于国”,说周公要害成王。周公恐惧,就避于东。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

4、人的叛乱。王莽:汉元帝皇后的侄子,他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为了收揽人心,常表现出谦恭退让,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暗示好友:莫要怨愤伤身,待以时间辨真伪。深情勉励友人要自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总有澄清事实,辨明真伪的一天。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总结,既是写给友人的,也是自勉,从中更可看出诗人那自信的、坦荡的胸怀。诗歌分析尾联:深刻的哲理:对人、对事的认识,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诗歌中心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哲理诗。诗中运

5、用正反举例论证,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特别是颈联两句,运用典故,证明辨别事物真伪,评述历史人物功过,往往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践考验,才能判断出是,得出可靠的结论来。诗歌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