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

ID:48888811

大小:2.2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01-31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_第1页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_第2页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_第3页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_第4页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04第4章_炔烃和二烯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alkyneandalkadiene)第一节炔烃一、命名二、炔烃的结构三、炔烃的化学性质四、炔烃的制备第二节二烯烃一、分类二、共轭二烯烃的命名三、二烯烃的结构四、共轭二烯烃的化学特性第三节共轭效应一、共轭效应的产生及类型二、共轭效应的特征三、共轭效应的传递四、共轭效应(静态)的相对强度一、命名1.基本原则与烯烃相同2.烯炔命名(1)主链:含双、三键的最长碳链(2)编号:★循最低序列原则给双、三键以尽可能小的编号;★当双、三键处在相同的位次,则给双键以最低编号。第一节 炔烃(3)书写顺序:在顺序规则中的“较优基团”后列出4-乙烯基-1-庚烯-5-炔

2、1-戊烯-4-炔6-丙基-8-癸烯-1-炔2,6-二甲基-1,7-辛二烯-4-炔二、炔烃的结构1.乙炔的键参数键长0.108nm0.121nm键角∠HCC180°键能kJ/mol837电子衍射光谱测得乙炔为直线分子(1)比较烷、烯、炔的键参数,说明各自特点。(2)为什么乙炔是直线分子?思考2.sp杂化3.乙炔的结构π键:σ键:分子模型乙炔的π键电子云乙炔的比例模型4.碳碳单、双、三键的比较(自学归纳)项目杂化态轨道分布键长C-CC-H轨道夹角构型电负性H的酸性π键强度三、炔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加成氧化还原氢的酸性炔化物的生成1.亲电加成(自学、归纳总结)烯炔比较要点卤素

3、Br2比较要点1)反应活性2)反应条件3)产物结构4)不对称炔的加成特点Cl2HXB2H62.水化(库切洛夫反应)不对称炔烃加水,符合马氏规则。互变异构(tautomerize):烯醇式酮式3.氧化(1)注意比较烯烃与炔烃氧化反应(臭氧化、高锰酸钾氧化)的情况(2)注意反应条件、产物结构、用途4.炔化物的生成(炔氢的反应)炔氢具有微弱的酸性(pKa=25),可被金属取代用途:鉴定末端炔烃的反应炔化银、炔化亚铜的生成:为什么乙炔的氢原子比乙烯和乙烷的氢原子都活泼呢?由于杂化碳原子的电负性:sp>sp2>sp3所以氢原子的酸性:>>▲炔化钠的生成:用途:接长碳链,合成炔

4、烃同系物例:从乙炔出发合成2-丁炔合成思路:1)分析目标分子和原料分子结构,切割目标分子;2)找出前体分子,考虑连接方式3)写出合成反应式(1)由乙炔为原料,合成1-丁炔(2)由乙炔为原料,合成3-己炔思考5.还原反应(1)催化氢化还原彻底还原:控制还原:顺式还原Pd-CaCO3Lindlar催化剂作用:控制部分氢化,得到顺式烯烃(2)化学还原(活泼金属还原)反式还原以乙炔为原料,分别合成顺-3-己烯和反-3-己烯思考四、炔烃的制备(一)乙炔的工业来源电石法:烃裂解:(二)炔烃的制备1.二卤代物脱卤化氢邻二卤代物:注意:1)乙烯式卤代烃很不活泼,条件剧烈或用更强的碱

5、才可脱去卤化氢得到炔。2)制备末端炔烃使用强碱NaNH2,避免重排。偕二卤代物:2.由炔化物制备R’X=伯卤代烃仲、叔卤代烃反应,副产物多,乙烯式卤代烃活性太低一、分类累积二烯烃cumulativediene共轭二烯烃conjugateddiene孤立二烯烃isolateddienen≥1第二节 二烯烃二、共轭二烯烃的命名1.命名原则与烯烃一致   标明双键数目和位次2-甲基-1,3-丁二烯2.几何异构顺,顺-2,4-己二烯 或(2Z,4Z)-2,4-己二烯(2Z,4E)-4,6-二甲基-2,4-庚二烯(4E)-2,6,6-三甲基-3-乙基-2,4-庚二烯三、二烯烃

6、的结构1.累积二烯烃1)C—Cσ键的形成 每个碳原子的杂化态及p轨道的伸展方向?2)两个π键如何形成?思考σ键的形成:三个不饱和碳在一条直线上,中间的碳原子为sp杂化,左、右两个碳为sp2杂化,各自所键合的两个氢原子的平面相互垂直π键的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p轨道分别与两个相邻碳原子的p轨道互相重叠,形成相互垂直的两个π键2.共轭二烯烃(1)键长、键角和氢化热键角: 约120°(平面分子)键长:键长趋于平均化氢化热:项目单烯烃孤立二烯烃共轭二烯烃结构式氢化热kJ/mol125.9预计2×125.5=251实测254.4预计251实测238254-238=16(共轭能)

7、结论稳定性与单烯烃相同比孤立二烯烃稳定(2)杂化轨道理论解释★σ键:所有碳原子sp2杂化3个C—Cσ键和6个C—Hσ键共平面★π键四中心四电子大π键★4个p电子离域运动,形成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内能降低14.7kJ/mol(共轭能或离域能)(3)分子轨道理论解释★σ键所有σ键共平面★π键4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4个π分子轨道πMO(共轭丁二烯的π轨道)Ψ1无节面,π电子分布在4个碳上,所有键都有π键性质Ψ21个节面,π电子分布在C1~C2、C3~C4间Ψ32个节面,π电子分布在C2~C3Ψ43个节面,能量最高EΨ1和Ψ2为成键轨道;Ψ3和Ψ4为反键轨道,4个p电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