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标通用)山东省高考化学专题十一第3讲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A组 基础题组1.已知NH3、HCl极易溶于水,Cl2能溶于水。下列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1吸收多余的氨气B.装置2可用于除去CO2中的HClC.装置3可用于干燥氨气D.装置4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等气体答案 B 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被除去,最终得不到二氧化碳,故B错误。2.(2018江苏盐城三模)下列制备NH3并制取氨水的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D A项,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B项,氨气能与五氧化二磷反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干燥氨气,B错误;C项,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应
2、从短管进,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可将其先通过四氯化碳层再进入水层而不引起倒吸,正确。3.如图所示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X收集气体YA碱石灰HCl水B碱石灰NH3水C氯化钙SO2氢氧化钠D氯化钙NO氢氧化钠答案 C 图示收集装置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排除B选项;A中干燥氯化氢气体,不能选用碱石灰等碱性干燥剂;D中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且其不与NaOH溶液反应。4.(2018安徽江南十校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主要仪器、注意事项及应用举例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主要仪器注意事项应用举例A洗气①从长
3、管进气,短管出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B气体干燥②从粗管进气,细管出气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干燥氨气C分液③先将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分离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D气体收集④从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收集氯气答案 A 无水氯化钙能与NH3反应,干燥氨气,常用碱石灰,故B错误;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收集的气体的密度应小于空气,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D错误。5.如图所示装置是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装置,它有多种用途,以下各项用途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洗气或干燥装置:瓶内放一定体积溶液,由a管口进气B.
4、用于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瓶内充满水,由b管口进气C.H2S和SO2反应的装置:由a管口通入H2S,b管口通入SO2D.提供少量CO:瓶内充满CO,b管口接自来水龙头答案 D D项,作为储气瓶提供气体时,从长管进水,从短管出气,故错误。6.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a中的物质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氨水CaONH3H2OB浓硫酸Na2SO3SO2NaOH溶液C稀硝酸CuNO2H2OD浓盐酸MnO2Cl2NaOH溶液答案 B 题给装置可以用于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型、收
5、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防倒吸型尾气处理方式的气体的制取。A项,收集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C项,铜和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NO2,且NO2的吸收不能用水,可以用NaOH溶液;D项,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需要加热,本装置不能满足。7.草酸晶体(H2C2O4·2H2O)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答案 D 草酸晶体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不能采用A、B装置,否则生成的水冷凝后倒流易使仪器破裂;因草酸晶体在101.5℃熔化,而150℃才分解,使用C装置会使
6、液态草酸流出,不可行;D装置符合题意。8.a、b、c中加入下表中所给的试剂,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编号气体abcA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BCO2盐酸碳酸钙饱和NaHCO3溶液CNO稀硝酸铜屑H2ODCl2浓盐酸二氧化锰饱和NaCl溶液答案 B A项,固体干燥剂(碱石灰)应使用干燥管盛放且NH3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项,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D项,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须加热。9.实验室常用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1)实验室可以用B或C装置制取氧气:Ⅰ.如果用B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 ; Ⅱ.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 ; Ⅲ.检查
7、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 。 (2)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①密度 ②颜色 ③溶解性 ④与氧气反应(3)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 。 ①CO2 ②H2 ③Cl2Ⅰ.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Ⅱ.D装置中小烧杯中应盛放 ,目的是 。 Ⅲ.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