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802710
大小:2.40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6
《不求甚解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求甚解马南教学目标: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马南邨:邓拓的笔名,原名邓子健,邓云特。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马南邨(1912-1966)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作家作品初读感知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
2、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背景初读感知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反驳对方的论点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2、
3、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初读感知整体阅读思考: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研读探究对方的观点: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研读探究作者的观点: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研读探究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研读探究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树靶子
4、→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研读探究“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品读感悟不懂会意甚解层近层近“好读书”、“会意”和“甚解”的关系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品读感悟陶渊明的读书观: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1
5、、虚心,别骄傲自负。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品读感悟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品读感悟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从态度上说明从方法上说明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3、引陆象山的话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进一步证明品读感悟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结论虚心,读活,多读,勤
6、读品读感悟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树靶子不求甚解驳论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引出处释新义援例子引语录结上文板书设计拓展延伸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