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

ID:48778214

大小:8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23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_第1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_第2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_第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_第4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实践精神有多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讲述实践精神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2、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文本分析1、作者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3)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病?(4)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2、概括文

2、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题目即是中心论点。课文开头先剖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带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及怎样把这种精神应用到科研实际中去,最后诚挚地提出希望,发出号召。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为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论证方法1、引用古语。如,开

3、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第3自然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说理方法。反面事例:(1)列举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错误态度。(2)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3)作者在念大学时,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通过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了解竹子的性质。好处:典型事例论证,说理充分,令人信服。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

4、检讨维护社会制度,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好处:正反互陈,发人深省。文章总结本文思路清晰,例证确凿,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不光增长了人们的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人们的思想,学完本文后,最重要的应在于积极培养这种精神上。拓展探究1、讨论: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2、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定社会科学,有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依据本文,独立思考,做出回答。拓展作业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

5、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想一下,这是否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看法,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段作文。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