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

ID:48762546

大小:839.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1-22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_第1页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_第2页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_第3页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_第4页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卫东-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教什么与怎么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卫东北京市与朝阳区“阅读”分领域各部分得分率对比图在专业发展方面,您从各类培训中得到收获最大的一种形式是①自主学习②听讲座③现场讨论④网络研讨⑤完成作业您在备课时最经常出现的一种困难是①针对学生的不同确定分层目标②选择教学方式③设计适当的问题④针对不同学生预测(设)不同的问题答案⑤其他您所在的备课组开展单元集体备课时,做得最多的一项内容是①按课时备课,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②确定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③确定教学方式④梳理本单元各个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⑤梳理本单元内容与其他单元、其他册教材知识点间的纵向联系一、倾听文本的声音——以

2、文学类文本为例教者如何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角度直面文本,发现有价值的“语文”内容。“倾听”什么?倾听文本的“强弱音”《木兰诗》倾听文本的“主和弦”《济南的冬天》倾听文本的“变奏”《皇帝的新装》倾听文本的“休止”《社戏》如何“倾听”?别听走了神——适宜拓展《林黛玉进贾府》别听走了调——把控体式《咬文嚼字》1.doc二、倾听学生的声音——以几份学情报告为例教者如何从教育的视角了解学情,基于学情,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作出教材内容的甄选。几份学情调查1.《孔乙己》文章很有趣,孔乙己说话幽默。对孔乙己有一种惋惜,又气他不上进。开朗、幽默,给人带来欢笑。“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说

3、什么呢?孔乙己为什么没有真实姓名?孔乙己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2.新闻学生获取新闻的最主要途径是电视,而非报纸绝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都是社会新闻。其次是文化、时政、体育像写日记,和日记没啥区别,都是记录身边的新事情与作文不同,不使用修辞方法新闻的内容没有感情或看法,只是对一件事情的介绍和叙述。3.《苏州园林》本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是什么文?为什么这篇文章没有一个抒情的结尾?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本文是一片写景散文吗?文章为什么不以总结性的话语结尾?这样的话是不是会给人以没说完之感?《苏州园林》虽为写景散文,但文章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是

4、记叙文、游记还是说明文?这篇文章是情景交融吗?叶圣陶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作者为什么边描写苏州园林的景象,边从游客的角度品味景点?三、倾听“学术”的声音——以《背影》为例吸纳学术界,包括语言学界、阅读学界、文艺学界、写作学界等领域成熟的学术成果,尤其是专家学者解读某篇教材的成果。围绕《背影》的“专业阅读”一、《背影》何以成为经典?1、超保护的合作原则2、简单化定势:将“父子情深”平面化地理解为父子关系一贯其乐融融,将朱自清父子之间的感情一厢情愿地“提纯”、“净化”。3、正是在结尾——文章的收穴处,隐藏着《背影》文学经典性的最重要潜质。二

5、、《背影》:被“死亡”照亮的世界1、《背影》不是事实的历史记载,而是叙述的文本,它是以追忆构筑的文本世界。不是1917年感动,而是1925年忏悔和歉疚的深情。在与记忆相关的叙述里,始终贯穿着今天的立场。回忆是朱自清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作者从回忆中用泪水进行了忏悔,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获取了某种心灵慰藉。三、修辞论美学视野中的《背影》1、重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人们常常可以通过分析这种语言手段去认识文本的意义。2、文中透露了一代知识分子在两种文化夹击下的矛盾和痛苦,是一代知识分子内心焦虑的凝缩模式。基于专业阅读的吸纳与转化老照片——读《背影》斑驳的铁道,月台青黑

6、,黑没有面容佝偻的背,鲜红的橘叠加,漫漶他踱步走出正如那个夜晚的荷塘画外音:“肩住黑暗的闸门……”“树欲静而风不止……”刹那,泪眼朦胧他走了,留下一个背影我们裹了进去影子很长,很长……推荐几本书《名作细读》《名作重读》《名作导读》《中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中学语文名篇的时代解读》四、倾听编者的声音——以人教版为例对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对教材编者的尊重;对教材的再度加工。领会教材的编写思想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用好教材的助读系统单元导语课文导语课文注释研讨练习有关资料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教学资源包的开发学案的编制(问题、情境与知识方法背景资料的结合)五、倾听课堂的声音—

7、—以《故都的秋》为例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学情是预估的,更是流动的。课堂上的学情在千变万化,教学内容也就在变化、流动的学情中随时调整。一份听课笔记在一个阴雾绸缪的南国的秋日,我听了一节《故都的秋》。执教教师是一位典型的北国男士,长相敦厚朴实,年轻而稳重。简洁的课堂导入后,几个学生“接龙”似的朗读全文,接下来,舒缓的音乐声起,是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我暗自一惊:音乐声起,不是惯常预料的精英学生的“美读”,也不是教师本人提气带劲的“范读”,而是直接扑入了人声鼎沸的杂读,而且是反复读,此举竟和执教者的长相一般朴直。此时,教师打出一张幻灯片:赏析一

8、幅画面。1、结合描写对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