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

ID:48760168

大小:19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22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_第1页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_第2页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_第3页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_第4页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节 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六节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物探部解释组学习重点:一、掌握层状介质透射波特点二、理解两层介质透射波特点我们以前讨论地震勘探形式是在地面激发,接收排列线也在地面上,记录来自地下的反射波和折射线,叫水平地震勘探,是目前地震勘探中的主要观测方式。为了测定层状介质的平均速度,要采用地震测井,改善常规地震剖面的质量,采用垂直地震剖面法。地震测井和垂直地震剖面(vsp.verticalsersmicprofiling)把检波器放入井中,在地面激发,即地面距井口一定距离激发。这种观测方法得出剖面是垂直地震剖面,得出的是地震波垂直时距曲线。一、层状介质

2、如图:几层水平层状介质垂直时距曲线:沿深度方向的旅行时与观测点的深度坐标(H)关系。在井口激发,沿H轴在井口连续观测推导透射波垂直时距曲线。即波沿着H方向的旅行时间与观测点的H坐标的关系t(H)。最后可导出n层水平层状介质示值时距曲线:是一条折线,每一直线与一个水平层对应,每段直线斜率△t/△H的倒数就是该层的层速度。曲线特点:激发点与井口的距离为d的直达波时距曲线二、均匀介质三、两层介质水平界面,偏移距不为零的向上反射波,分析直达波与上行一次反射波关系,直达波时距曲线双曲线,传到A点时间最短,到E点时间最长。利用虚震源原理:画出向上反

3、射波射线,到达E点时间最短,且与丰达波射线几乎重合,到达A点时间最长,是一条双曲线。界面H偏移距d,井中任一观测点B坐标Z,波速V,向上反射波传播路径:O*B,作BG平行界面,在△O*BG中推导:界面倾角;偏移距d;在O点激发,沿AD接收;井口处界面铅直深度为H;上覆均匀介质波速为V;如图:两层介质,倾斜界面,偏移距不为零,右界面上倾方向激发产生的上行波时距曲线。O点界面法线深度为L,过A点作AE⊥界面,过O作OF⊥AEL=AE-AF导出等效距径O*M的长度,作O*N⊥地面,AP∥MO*交O*N于P,有AP=O*M,用AP代替O*M后在

4、直角三角形ANP中它是一条双曲线。思考题:1、虚震源原理2、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透射波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