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

ID:48751175

大小:411.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1-21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_第2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_第3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_第4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讲座(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孩子真正走进课堂步入生活融入社会认识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与理念做一个课堂的智慧者正确实施教学评价正确认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与理念一、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

2、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3.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

3、来学习。(二)、基本理念1、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三条主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一)、常用的活动形式1.讨论2.资料调查3.现场调查4.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5.操作性、实践性活动6.教学游戏7.参观访问8.欣赏9.练习10.讲故事11.讲授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周

4、围的事物,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提高情感道德认识。概括地说,小学“品生”、“品社”课中的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及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环节体验——交流与分享——整合——应用体验式学习的特点:1.自主性2.活动性3.实践性体验式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1.实践式体验2.实操式体验3.情感体验式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时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于体验。比如学生

5、最感兴趣的内容、实际生活内容、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内容等。第二:体验式学习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多种条件和因素来进行。不要每个内容都强调体验式学习。(二)、合作式学习1、激发兴趣,促进小组合作学习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智慧的体现3、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的智慧4、智慧的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者5、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的时机1、是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2、是学生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时采用合作学习;3、是在问题知识面涉及广,学生回答的不全面,思维出现了困难时

6、;4、是学生意见不统一时;5、是问题解法多样时二、引导学生做个智慧的合作者(一)、独立的思考能力是做个有智慧的合作者的基础(二)、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是智慧的合作者必须具有的良好习惯(三)、良好的团队意识表现出的是合作者的智慧(四)、在小组的辩论与交锋中体现合作的智慧我需要你的鼓励评价的功能:第一,诊断与调节功能第二,强化与教育功能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1.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2.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3.使学生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不足4.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评价形式的多样性,注重学生参

7、与2.评价手段的多样,注意有效激励3.评价内容的人性化,注重学生心理。4.客观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统一。5.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统一。6.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统一。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评价内容单一。2.评价方式呆板。3.评价语言含糊。4.评价次数过多。5.评价不够民主。6.评价没有个性。7.评价没有面向全体。8.评价顾此失彼。9.评价中机械地运用一个尺度。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1.课堂评价要讲究技术与艺术2.评价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感受状态3.评价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4.

8、评价应关注学习效果的展示。5.评价应因人而异有利于激发情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