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寻迹孔子故里.pptx

3寻迹孔子故里.pptx

ID:48735803

大小:411.8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0

3寻迹孔子故里.pptx_第1页
3寻迹孔子故里.pptx_第2页
3寻迹孔子故里.pptx_第3页
3寻迹孔子故里.pptx_第4页
3寻迹孔子故里.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3寻迹孔子故里.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近孔子孔子姓孔(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生平他小时候家庭生活艰难,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自小就对礼教很感兴趣。年轻的时候,孔子因为公正、守礼、好学而赢得了好声誉。他四处游历求学,声望也越来越高,曾在鲁国做官。后来孔子开始授徒讲学,并带领弟子游历许多国家。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

2、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思想者教育者博学者走近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孔子被尊崇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仁、义、礼、智、孝等思想,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思想者孔子虽说不一定是诸子之源,但他以后的诸子或多或少都曾受其影响,认同与责难都往往把焦点集中于他。这已说明在先秦时代,孔子已居于思想史的中心地位。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

3、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中国的礼仪之邦由此得来教育者孔子是中国平民教育的先驱(注:平民教育不是贫民教育),后来的诸子中有的在当时的声势并不亚于孔子(如墨子),他们也教授生徒,但没有一个像孔子能标示出伟大的教育宗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转化也没有一人能扮演孔子那样重要的角色。教育观点:“有教无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等博学者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著《春秋》。特别是《论语》,其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

4、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对世界的影响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颜渊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弟子。联合国设立了孔子奖,专门奖励各国政府部长级以上官员在文化、政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孔子学院的建立。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2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建立了583

5、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三孔”简介“三孔”指的是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两千多年来,帝王将相、文人学士竞相来曲阜朝圣、求知。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孔庙主要建筑大成殿与泰山脚下的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孔府是孔子世代子孙居住的府第。大门是明代建筑,3间,高7.95米,长14.36米

6、,宽9.67米,主体结构及外观均保持明代式样和风格。门上悬“圣府”匾,中柱悬挂金字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孔林为孔子及历代子孙墓葬所在地,是中国保存年代最长、最完整的一座氏族古墓园。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孔子名言温故而知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发奋忘食,乐以忘

7、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

8、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