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72979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7
《塑料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塑料【教材分析】教材要求学生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木头在性质上的区别。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问题。【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对于塑料并不陌生,但对于其相关性质、优缺点并没有做专门研究,虽然塑料是很常见的材料,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接触科学,让其独立探究,仍具有一定难度,要引导学生探究同类物体的共性,更具有挑战性。因而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给他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探究方法。【教学目标】1.能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发现塑料的一些性质。2.能利用统计表对塑料和木头的性质进行记录
2、、比较。3.能举例说出塑料制品的优点和缺点。4.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塑料其他性质的问题。5.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讲究证据。6.能举例说明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教学重难点】1.用感觉器官,通过比较塑料的一些性质。2.通过记录塑料杯遇热后的变化,体验到科学探究要重视证据。并对实验中产生现象的原因能提出自己合理的解释。【教学准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塑料手套、棉手套、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话题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种材料,其中你知道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吗?生: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4/4师:它们为
3、什么要用塑料制造呢?塑料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塑料的优点和缺点。(二)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尺子活动: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的特性,并记录下来。工具:塑料尺子、木头尺子。成员: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把内容记录在表中。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通过比较,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优点: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缺点: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总结: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玩具、汽车、矿泉水瓶、电视……都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的优点是
4、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缺点是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三)塑料杯遇热水会怎样1.猜想: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遇到冷水又会怎样?2.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3.汇报讨论结果。4.分小组实验: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塑料杯里倒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观察两个杯子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5.师巡视指导。6.汇报实验及观察结果。7.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塑料都有这种现象?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8.关于塑料,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四)戴手套1.预测: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然后在阳光下照射3分钟后,两只手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2.学生汇报预
5、测结果。3.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5.将戴有两只不同手套的双手同时放入水盆中,体会两只手的感觉。摘掉手套后观察两只手是否湿润。4/4(五)认识新材料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1.学生汇报搜集有关新材料的信息,可从4个方面进行汇报:(1)材料的名称、来源;(2)简单的制造过程;(3)有什么特点;(4)有什么用途。2.把搜集、整理好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同学交流。3.在交
6、流各自信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谈认识新材料的感受。4.关于新材料,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六)拓展:小调查1.上学期有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哪些垃圾没有腐烂?2.统计自己家中一周内使用的塑料垃圾袋个数,再计算全班同学家中一周内使用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讨论怎样处理这些垃圾袋。3.鼓励学生计算塑料垃圾袋的污染面积。4.鼓励学生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5.参观塑料制品厂,了解塑料的加工过程。【教学反思】《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找到教学资源,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
7、在开放地教学,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一、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中积累知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提前一天让他们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哪些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这很快就让他们进入这一课的生活化探究活动中,与其说我们应该在一堂课中教给孩子一些知识,达成一些目标,不如说我们应该借助一个课题(或话题)培养孩子的探究意识,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二、进行角色转变,让课堂贴近生活。科学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4/4中深入感受体验,在
8、“动”中获得真知。课前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