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27008
大小:3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浅谈小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摘要:数学中的计算就好比人类语言一样,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广泛地被运用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学习时间最长、分量最重,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每次出现计算错误时,孩子及家长总是容易将其错误原因简单地归究为:马虎、粗心、不仔细,其实不然,在计算的错误成因中,除了马虎、粗心外,其实还是有许多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本文将对计算错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形成对策。关键词:计算错误;成因;对策数学中的计算就好比人类语言一样,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广泛地被运用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
2、始终,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技能,学习时间最长、分量最重,但是同时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因为相对于其它的诸如“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等内容来说,计算一般不会被纳入“难题”之列。每次出现计算错误时,孩子及家长总是容易将其错误原因简单地归究为:马虎、粗心、不仔细,有时甚至老师也容易将计算错误简单化而不深究。但其实不然,在计算的错误成因中,除了马虎、粗心外,其实还是有许多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原因,如果能够正确对待这些错误成因,并及时加以纠正,那么将对计算的教学与学习提供很多的帮助。一、错误成因简析。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学生们的计算错误成因归究为以下六个方面:1、对于
3、计算法则、规律及运算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入。相对“解决问题”之类的题目而言,计算中的算理一般在初始教学时被重点强调外,在后来的计算作业中,很容易被忽视,但有时学生的计算错误恰恰不是因为马虎,而是因为对计算法则、计算规律及运算顺序不熟练造成的。比如在学习完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后,再出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时,学生往往容易做成先加减后乘除,而在习题内容中,为了验证学生对此类题目的掌握程度,又会频繁地出现两种运算顺序都能算通的结果,学生就很容易上当。2、对于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整合与选择不够合理。新课程改革以后,大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想像与发挥的空间,但
4、是算法多样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面对多种多样的算法,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进行整合与选择,反而在计算时由于受到多种算法的干扰,而影响了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比如在二册的教学中出现了20以内数的减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破十减”、“想加做减”、“连续减”、“点数法”、“划一划、圈一圈”等多种方法,如果在进行算法多样化学习的同时,不能及时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整合,还停留在“点数法”、“划一划、圈一圈”等比较直观的计算方法上的话,那么在以后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就是遇到极大的障碍,会出现更多的计算错误。3、对于题目的审题
5、不够仔细、感知不够准确。这是一个大面积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容易被大家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改正起来极其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事物的感知比较直观、笼统、模糊,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和联系性。在抄写数字、符号时,速度很快便下笔,造成抄写的错误,比如0和6、+和-,×和÷那么结果错误便是必然的了。4、对于自控能力及对周边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不够理想。这跟小学生的注意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段的注意品质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缺乏思维的持续性与深刻性,受情绪影响比较大。如果是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那么
6、必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产生影响,使计算的错误率上升。对于小学生的计算作业,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保证,经常有家长这样跟孩子说:“快点做,做完了给你去玩。”指导思想固然不错,先做作业后玩,但是如果孩子心里只挂念着做完了才能玩或看电视的话,那么完成作业时的心态必然是焦虑和烦燥的,结果也势必不能让大家满意。5、对于思维定势的负效应排斥不够果断。在计算作业中产生负效应的思维定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各个阶段的知识点之间形成的定势作用,另一种是单次作业中上下题之间产生的定势作用。比如在单次的作业中,一排题目前面与后面都是加法,中间突然隔着一道减法,或者是填空时,前面的题目
7、都是求减数的,突然出现了一道求被减数的,这时,受上下题定势作用的影响就比较大,较容易出现定势错误。6、对于计算类的题目不够重视。虽然计算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但是除了简便计算以外,其余的计算类型一般都不容易受到重视,学生对待计算类题目的态度也不如其它的题型。在一年级的回家口算作业调查中,家长每次检查的占到30%,家长偶尔检查的占到20%,家长要求孩子检查的占到50%,可见学生自己自觉检查的人几乎没有,都是一写完就把本子合上了,或者推给父母检查,甚至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检查完在错题旁边打了个“×”,而第二天作业上交时,错误答案与“×”仍然留在本子上。而
8、且,一年级的家长代替孩子检查作业或要求孩子自己检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