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23226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怎样让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自然学科,是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然而,数学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单调、枯燥无味的,它不像语文那样,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或一首悦耳动听的诗歌,感人肺腑。因此,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作为教师,既要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于是,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成了一个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一、消除学生学习障碍,调动积极因素由于数学抽象、单调、枯燥无味,学习起来没有多大的兴趣,加上不少学生中存在接受
2、能力低、基础差,口诀、公式、法则、定律等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排除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首先,我们数学老师必须在自己的教育对象中树立威信,关心接近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如有一男生陈某,根本无心学数学,小小年纪竟产生准备休学去砖场做活的念头。我得知后,在数学课上出了一道题让他演算:“小文到砖厂参加拉砖劳动,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拉砖2车,每车拉400块,每个月按30天计算,小文共拉砖多少块?”他算了又算,很久都没有算出来,于是我因势利导:实际
3、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不懂数学的人,只是一个糊涂人,更谈不上去搞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了。一席话,让他改变了初衷,从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日益高涨。其二是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查找资料或自编一些兴趣题让学生学习,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三是多采用直观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愉快地学好数学。二、注重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名言。那么,老师就更应加强教学研究,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新课
4、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研读课本,理解概念或出示与例题相仿的尝试题,寻求解法,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提高思维素质。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教“圆的周长”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的。课前预习要求弄懂: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课上:1、通过实物操作用铁丝围成一个圆,感知让学生概括出:围成一个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2、
5、引导学生用绳测法和滚动法测量一个圆的周长;3、提出问题,研究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4、学生分组实践操作,测量教师发下的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把测量的结果填入黑板的表中;5、引导学生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周长,为什么?如果给出半径,又怎样求出周长?整个教学过程尽量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学生一步一步操作,分析思考,经历了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这样,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智力,又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三、因材施教,以情育情由于学生的素质不可能一致,有的接受能力强
6、,思维敏捷,动作迅速,有的则反之。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每类学生都倾注深情,真诚热爱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促使学生满腔热情地参与尝试,最后获取成功的果实。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一个多层次的练习,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智力活动方式去解决,力求使优生吃得饱,中差生学得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情感。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停车场停放2辆大客车的场地可以停放5辆小客车。已知一场地可停16辆大客车,问可停放多少辆小客车?”要求学生从多角度思维,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解答,强调中差生能运
7、用1至2种方法解答亦可。这样学生在解答中出现有如下几种解法:整数解:16÷2×5=40(辆)(归一法) 16÷(2÷5)=40(辆)(倍比法)16÷(2÷5)=40(辆)(倍比法)分数解:(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比例解:可设停x辆小客车,根据题意得:2:5=16:xx=40通过以上一题多解的教学,启发学生求异,既可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又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使各类学生在各自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良好的数学情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四、激疑质疑,鼓励学生勤思鼓励多思,思源于疑。学生的
8、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激疑、质疑,促使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好习惯。1、激疑。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问。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