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经》读后感4篇.doc

《宗经》读后感4篇.doc

ID:48610458

大小:62.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宗经》读后感4篇.doc_第1页
《宗经》读后感4篇.doc_第2页
《宗经》读后感4篇.doc_第3页
《宗经》读后感4篇.doc_第4页
《宗经》读后感4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宗经》读后感4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宗经》读后感4篇    文驰    该篇开端作者承接上文,认为说明天地人三才其中恒久不变的道理的书籍叫做“经”,对“经”做了定义。进而立论:“经”不仅深刻地阐述自然之道,而且极致地体现了文章的章法,是文章章法的骨髓。    后面作者并没有立即证明“经”是怎么样做到极致地体现文章章法的,而是对孔子推崇一番。《三坟》、《五典》、《八索》和《九丘》这些上古书籍,因为年代久远,失去了价值。是孔子考定删述,让古代经典重新焕发新生。    私自揣测作者这里的意图是在痛斥时弊,对孔子或者说儒学经典最佳的赞扬,就是对

2、浮华文风最严厉的批判。    后面作者才开始分述五经,剖析五经文义,进而引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五经分别形成了二十种不同的文体,是这些不同种文体的根源。因为五经讲述的内容和涉及的内容的不同,所以演化的文体也各不相同。但每四个为一组,一组之间的文体又是相近的,能明显看出来各自的渊源。读到此处,可见作者对五经有多么熟悉,不仅能以短短数语讲清楚每一经的要旨,还能发现其中的文脉,更成功地将我说服,让我对五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必要阅读研习一番。    篇末,作者终于说出了自己作这本书的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刚才说的针对

3、当时的文风进行一个批判和引导,希望人们回归“正统”,重新学习五经雅正的文风。    想起之前读过王阳明的《尊经阁记》一文,看似意旨相同,实则各异,两个人都拿经典作为自己言说的依据,根据进入的角度不同,都在为自己找说辞,这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当然,如果你连哈姆雷特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话,心中自然也不会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样子。所以,对经典的细读是毕生的事情,一刻不能怠慢。    苑杨    《征圣》一篇是论述文所处的社会整体文化背景要符合圣人的思想和言论,《宗经》一篇将论述范围缩小到文学写作,刘

4、勰从文这一范围推举了具体作品的典范,即“五经,”他认为“五经”是文章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首先,“五经”的地位极其重要,是“三极彝训”,即讲述天、地、人三者中恒常不变的真理。而且“五经”历时弥远,内容高深卓绝,是文章的典范。    其次,作者分别介绍“五经”的特点,并指出各自对后代不同文体的影响,举例说明“五经”是文章的源泉。这里刘勰较为“推崇”五经的作用,除了他笃信儒学的学术背景和信仰之外,我认为还有现实的因素,他认为当时的文风沿袭了“楚艳汉侈”的弊端,只能用儒家传统文学观念来匡正,也许有些矫枉

5、过正。但是当弊端太过严重时,这样坚决的矫正方向也是有必要的,只有方向正确了,之后才能逐渐找到形式与内容的平衡。后边的朝代也有很多作家在纠正时弊的初期会有矫枉过正的表现,但他们探索文学前进方向的努力是最可贵的。    最后,刘勰归纳出文章以经书为楷模而进行写作所必须具备的六项准则,即“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贞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这是刘勰写作和评价文章的标准,也是他匡正时弊的具体要求。他在其后说扬雄以玉不琢不成器的例子说明“五经”一定要有文采,也证明了文不仅

6、要符合道,还要有文采,由此才能达到“道”与“文”的统一。    初雪    《宗经》较之上一则《征圣》,刘勰立论范围显然缩小了。《征圣》指出作文须征验于“圣”,取法乎人文,着重从整体上来谈圣人之作的特色以及立言的指导性意见;而《宗经》则从“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征圣》)中取“五经”为重点来解读其特色和价值,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之说。    本篇行文是针对“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这一现象,世人在勉励德行和建立声名方面学会“师圣”,但在行文修辞方面却不知“宗经”。而“征

7、圣”也需以经书为宗。()于是,文章首先从概念入手,解读何为“经”、“经”所包括的书籍以及总体特色。在刘勰看来,“经”是“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就是经久不变的圣人之道;并推出“五经”。这些经书具有“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刘勰好用比喻,又以“墙宇重峻”和“万钧洪钟”来表达圣人之理的高深。    其次,刘勰分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的特色,主要是从“显”“隐”两方面,并将《春秋》和《尚书》作对比。《春秋》文字明了,用意含蓄;《尚书》则文辞诡异,道理明

8、畅。这正是“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不同的表达方式,造成文字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呈现不同的面貌。刘勰以树为喻,内容与含义好比是大树的根与叶,经书“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对读者而言,“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接着,刘勰分析论、说、辞、序等文体的,提出“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之说。他认为,这二十种文体渊源于五经,而经书给后世树立了榜样,为文体的发展开拓了领域,“所以百家腾跃,终入环内者也。”继而指出以经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