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03947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9
《桓伊弹筝 谢安沾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桓伊弹筝谢安沾襟--关于筝的最著名历史典故 朔州市国风古筝艺术中心《念奴娇.我来吊古》 宋 辛弃疾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听筝堂》 宋 杨备雁柱鸾弦十有三,南山安石位岩岩。逡巡奏罢金腾曲,堂上沾襟叹不凡。 读罢俩位宋朝著名文学家的一词一诗,感受过作者的借古喻今,满腔哀愁后。我们发现辛弃疾和杨备在向我们讲述着同一
2、个故事,一个与筝有关的典故。那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让这些文人墨客念兹在兹,历历在目呢?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来找寻答案。 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谢安出身于名门世家,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
3、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 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人。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镇南将军桓宣族子,其父桓景,曾任丹阳尹。桓伊为人谦素,善吹笛,号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桓伊挽歌与袁山松的《行路难》﹑羊昙唱乐并称为“三绝”。曾参与著名的淝水之战,同时在谢安功名太盛遭晋孝武帝猜忌之时演唱曹植的《怨歌行》以进谏,谢安亦为之倾倒。在江州刺史任上,桓伊对庐山的佛学、文化起了极大的贡献,对东林寺
4、的组建亦居功至伟,“一往情深”是桓伊的典故。 战后谢安功名日盛,奸佞之徒嫉之,常常于晋孝武帝前诋毁谢安,君臣之间遂生嫌隙。一日孝武帝于宫中设宴,桓伊侍坐。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自若,拿出随身携带的柯亭笛吹奏起来,乐曲抑扬顿挫,令人心醉,真可谓“妙声发玉指,龙音响凤凰”。一曲奏罢,满座翕然称善。这时桓伊放下笛子云:“微臣弹筝虽不及吹笛的技巧,然而亦足以韵合歌管。请陛下准我拂筝吟歌自弹自唱一曲,同时希望有一个吹笛人为臣伴奏。”孝武帝许之。桓伊鸣弦歌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事有见疑患。周王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5、”, 唱的正是陈思王曹植的《怨歌行》。曹子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销魂绝代佳公子,却在胞兄魏文帝曹丕的猜疑迫害中了却残生。《怨歌行》一诗中曹植慨叹当皇上的难,做臣子的也难,皇上看不到忠臣的心,反而要加以猜忌。他以忠心辅政却难见信于天子的周公自比,正乃后世白乐天“周公恐惧流言日”之谓也。当时,桓伊抚筝而歌,“声节慷慨,俯仰可观”,筝声清扬,笛声宛转。谢安,那个年青时纵情歌酒高卧东山坚不出仕,淝水之战百万秦军压境尚且面不改色优游自若,得到前方破敌捷报后犹能若无其事从容续弈的谢安,此刻也为之动容,“泣下沾衿”,快步走出自己的席位,来到桓伊身侧对他说:“使君于此不
6、凡!”孝武帝闻之则“甚有愧色”。 孝武帝司马曜为了表彰桓伊的仗义执言和自己的愧疚之情,在南京秦淮河畔建了一座弹筝堂,以供后人缅怀。 一段如此可歌可泣的历史,是所有古筝艺术工作者和古筝爱好者共同的骄傲! 贾熙华2017年9月8日 朔州市国风古筝艺术中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